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 第158章 雁塔留名

第158章 雁塔留名

进士们终究是很忙的,杏园探花结束,进士们很快迎来了科举荣耀的最后一环,也是最为庄重恒久的象征——大雁塔题名。-山?叶′屋- ¢耕,薪·醉~全-

慈恩寺,大雁塔下。

庄严的古刹褪去了俗世的喧嚣浮华,笼罩在香火与松柏的肃穆之中。

新科进士们神情恭敬地排列在雁塔底层。碑石早己备好,石面被打磨得光滑如镜,只待承载这些即将名留青史的墨痕。

这是帝国赋予新进士的一项殊荣,也是他们十年寒窗最辉煌的镌刻。

所有同榜进士均需在石碑上亲笔题写自己的姓名及及第年月。石碑有限的空间里,密密麻麻的名字将共同组成一个“金榜”之外、更加永恒的记忆。

曾有诗人郑谷谓之:

“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

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

道尽士子登科后于此题名留记时的狂喜与期许。

进士们手持小楷笔,蘸满墨汁,在一块块石碑预留的位置上,郑重无比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某年某月及第”的字样。

每一个名字落成,都像是加诸于身的千钧荣誉在此刻凝结为金石之固。

字迹或遒劲,或清秀,或端方……百年的“及第题名”传统,早己在大雁塔下层层叠叠的石碑上刻下了厚重的历史。+l!u′o·q!i-u/y!d!.*c^o+m+如今,新的名字又将添列其上。

这墨刻的姓名,将是他们未来安身立命的起点。

有出身寒门的进士,在落下最后一笔时,眼眶微红,长久地凝视着自己的名字。一介布衣,名字得以与皇家古刹相存,受后世瞻仰,其意义远胜个人得失。

而那些名门子弟,笔意则显得更从容些,甚至带着一丝习以为常的坦然。题名于此,对于他们的家族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寻常一步。

巨大的石碑前人影交替,留下或深或浅的墨迹。每一笔,都凝结着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的抱负与荣光。

而其中若有题名者日后飞黄腾达,官至极品高位(如三品以上),为彰显其位份尊荣,届时此人将被请回塔下,用御赐朱砂笔,将自己的名字重新描摹一遍。

比如潘尚书留在这里的名字。原本的墨字变成了鲜艳夺目的朱红,那是真正位极人臣的至高印证。这是对功业的褒奖,也是对权力的注解。

题名时的黑字代表一个荣耀的开端,而未来的朱笔重描,则预示着一路攀登至权力巅峰的极致成就。当然,更多的题名者终其一生,亦无机会执此朱笔。,咸?鱼\墈¨书,徃? /勉?肺\跃,毒+

这个潜在的规则,如同一面隐形的镜子,照见了权力之路的遥不可及与无限可能。

当新进士们的目光扫过那些早期石碑上零星点缀的朱红名字时,神情各异,有人眼中燃起炽热的渴望,有人则归于平静的敬畏。

慈恩寺的暮钟缓缓敲响。

进士们再次对着大雁塔、对着承载了自己姓名的石碑深深作揖。

古朴的寺庙庭院中,松风阵阵。崭新的墨痕与古老的刻痕交融叠印,构成了历史长河中一帧新的画面。

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出,他们今日刻下的名字,将在岁月的洗礼中变旧、变淡,在未来的尘埃中静默蛰伏。

有人终会归来,用朱笔唤醒属于自己名字的荣耀光辉;而更多人的名字,将如同大多数墨痕,安静地没入历史的层叠之中,成为庞大科举记忆里恒久却平凡的一笔。

帝国的官僚机器,又将迎来一批新的运转者,他们将从石碑下起步,踏上那条或平坦、或坎坷、或通天、或止步的仕宦征途。

喧嚣散去,唯有雁塔依旧巍峨耸立,俯视着长安城永不落幕的权力更迭。

不远处谢府正房内暖阁里只点了一盏青纱灯,光线柔和。

卢静姝倚在铺了厚厚锦垫的软榻上,身上盖着薄薄的云丝衾。她产后刚出月子,身体尚未完全复原。谢道临坐在榻边的绣墩上。

“今日城中好热闹。”卢静姝的目光掠过窗棂,“雁塔题名,喜气盈城。”

谢道临端起小几上云罗刚换上的明前龙井,吹了吹:“范阳卢氏的卢彦明,今科状元,也在此列。”

“妾身也听婢子们提了几句。卢彦明……似是范阳卢氏二房五郎那支的庶长。”

“听闻其父,当年科举亦曾位列三甲,授了个外州曹官,兢兢业业十数载,方调入京中做了个司农寺丞(农部中低级官员),去年刚擢升至从五品上的太府少卿(管财货出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