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朱门戏:影帝贵公子拿捏朝野 > 第108章 归省与抬籍

第108章 归省与抬籍

朝堂的风暴虽己平息,余波却在谢府深处无声地荡漾。·第-一\墈`书~蛧` !首?发+

谢尚书这几日未曾主动召见谢道临,父子间的交流仅限于必要的晨昏定省。这种刻意的沉默本身,便是一种态度——一种需要消化剧变、重新定位的凝重。

尤其是谢道临作为弘文馆学士,并无实权的情况下。

五姓门阀这一代子弟,几乎都有被天子钦点入弘文馆的才子。起初,谢道临以为是修书需要世家传承。

但现在看来,这是天子早早布下的“妙手”。弘文馆清贵,且晋升容易,各世家自然不会拒绝。但问题也在弘文馆清贵,这一代的世家子弟至少需要几年打磨,才能从弘文馆晋升到中枢。

而晋升之前,各家的“麒麟儿”在这清贵之地,难以发展党羽。使得李景元有了更长的改革窗口期——他只需要安心对付各家的"老东西"。

所以,谢府这几日并未因这份凝重而停滞。府中上下,正为另一件重要之事忙碌——新妇卢静姝的归省礼(俗称“回门”)。

依士族古礼,新妇大婚一月后,择吉日归宁父母。这不仅是新妇思亲的慰藉,更是两个家族巩固姻亲、展示礼仪与实力的重要场合。

谢家对此极为重视。谢明远虽心事重重,却亲自过问归省礼的筹备,从车马仪仗到贽见礼品,皆依古制,一丝不苟。

这份郑重其事,在谢道临看来,蕴含着远超礼仪本身的意义:在刚刚经历朝堂震荡、皇权彰显的微妙时刻,谢家需要通过这场符合古礼的归省,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谢家根基稳固,礼法传承有序,与卢家的联盟牢不可破。!d,a′k!a~i\t?a~.\c-o?m¨

吉日选定。清晨,谢府中门大开。

仪仗齐整。卢静姝身着端庄的命妇礼服,登上大婚时那辆装饰华丽、披红挂彩的“画轮西望车”,气度雍容。

谢道临则身着绯色官服,骑着一匹神骏的白马,行于车驾之前。

作为媵妾的卢玉娘,乘坐一辆规制稍低、青缦覆盖的后车,安静地跟随在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在坊间百姓的注目中,驶向位于安仁坊的卢府。

卢府早己洒扫庭除,中门洞开。卢家主君,司农寺卿卢文昭,携正妻崔夫人及一众族中尊长,于正院相迎。气氛庄重而喜庆,世家联姻的底蕴在每一个细节中流淌。

至正厅,依礼而行。

谢道临下马,整肃衣冠,自随从手中接过一对羽毛光洁、系着红绸的活雁。他行至岳父卢文昭面前,双手捧雁,深深揖拜,朗声道:“婿道临,敢献贽于尊君。” 此为“奠雁”之礼,象征新婿如雁之守信,从一而终。

卢文昭面容端肃,微微颔首,示意身旁仆从郑重接过。目光在谢道临身上短暂停留,带着审视,也带着赞许。

随后,卢静姝在婢女搀扶下步入厅堂。粗使杂役随后带上数匹光泽柔润、织工精湛的蜀锦。

她双手奉至母亲崔夫人面前,声音清越平稳:“母亲在上,此乃夫家所出蜀锦,女儿亲理,聊表持家之诚。” 献上夫家名产织物,既是展示新妇持家之能,亦是彰显夫家实力。

崔夫人看着女儿沉静的面容和那华美的蜀锦,眼中泛起欣慰的泪光,连声道:“好,好!我儿贤淑。~如`蚊~网~ _庚^薪+蕞\筷¨”

礼成,卢静姝退至一旁。谢道临则在卢文昭引领下,肃穆地步入卢氏宗祠。香烟缭绕,先祖牌位森然。

谢道临于蒲团上跪倒,诵读早己备好的《告庙文》:“......孙婿谢道临,谨以清酌庶羞,敢昭告于卢氏列祖列宗神位前:道临幸蒙不弃,得配贵府令媛静姝为妇。承乾坤之德,继先祖之训,谨执子婿之礼,虔敬奉祀,永绥先灵。谨告!” 字句铿锵,告慰卢氏先祖。

繁琐而庄重的礼仪之后,便是答谢宴。

宴设卢府正厅,觥筹交错,丝竹悠扬。当然,这场宴会绝非仅仅是新妇归宁的家宴。卢文昭身为司农寺卿,掌管国家仓廪、京官俸禄发放与宫廷供应,位高权重。

(注:唐代户部与司农寺职权有重合,但国家财政归户部,司农寺仅管仓储实务。)

今日之宴,既是答谢新婿,亦是卢家展示人脉、巩固地位、并隐晦宣告与谢家同盟关系的场合。

宴至中巡,卢文昭亲自起身,手执玉壶,行至谢道临席前。他面容肃穆,亲自为谢道临斟酒,一连三巡。此为“岳丈斟三巡”,是极高的礼遇,象征着岳家对新婿的完全认可与接纳。

“贤婿,请。”卢文昭的声音沉稳有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