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冒名顶替。待礼部核查无误,才会最终确定参考名单。
待到正月,举子们还要随天子一同赴国子监祭孔,行大礼,而后定下试题,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这一套流程下来,举子们往往要在长安滞留数月之久。这期间开销,至少要花掉普通家庭两三年的收成。
今年寒门举子的反应却与往年不同。
礼部衙门外,新贴的告示前围满了举子,有人高声诵读,有人低声议论,有人面色凝重,亦有人眼中闪烁异彩。
“今岁科举改制,除明经、进士科外,增设杂科,取通晓算学、律令、农桑、水利等实务之才……”
人群中,一名身着粗布长衫的寒门举子攥紧了拳头,眼中燃起希望。
他们出身贫寒,虽苦读经书,但比起那些有名师指点、家学渊源的世家子弟,在时政策论终究差了一截。如今这杂科,不考诗赋,不重经义,只论实务,对他来说,简首是天赐良机!
“哼,杂科?”旁边一名锦衣华服的世家子弟冷笑一声,语气轻蔑,“不过是些不入流的杂役罢了,终究上不得台面。”
“是啊,即便中了,也不过是外放州县,做些琐碎差事,哪能比得上明经、进士的清贵?”另一人附和道。
寒门举子闻言,并未反驳,只是默默退开。他心中清楚,世家子弟瞧不上杂科,但对他而言,这却是唯一能踏入仕途的机会。
即便不入中枢,能得一官半职,也好过一辈子种地。毕竟“灭门的知府,破家的县令”。这些七八品的官员,在寒门眼中己经是顶天的老爷了。
而在人群之外,谢道临坐在不远处的茶楼二楼,静静望着这一幕。他轻抿一口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