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晾萍从事反贪工作多年,一眼便看出陈德凯在撒谎。¨兰·兰*雯+茓\ ′毋^错_内/容/
他微微一笑,说道:“你刚才的话,可以视作自首。
这样的话,在量刑时会考虑自首情节,适当减轻刑罚。”
“我……”
陈德凯犹豫了。
他来之前己经了解过相关法律,六十万刚好够判他三年。
侯晾萍道:“说实话吧,坦白从宽,我保证不会让你坐牢超过五年。”
“一百六十万!”陈德凯终于开口了。
“那丁义珍呢?”
“丁义珍?我没行贿。”
“是吗?要是我查出来,自首的情节可就没有了。”
“我……唉,两百万。”
看到陈德凯坦白了,侯晾萍笑了,“放心,这点钱不至于判太久,对你也没造成太大损失,再加上自首情节,最多五年。”
交代完后,侯晾萍离开了。
一名下属跑过来,说道:“侯处,我觉得这个人很奇怪。”
“怎么个奇怪法?”侯晾萍随口问了一句。
“前后三百六十万,对一个开发商来说不算什么,但他一举报自己,反而把自己卷进来了。”
按常理,没人会这么做。
就像后来那个卖假冰D的人,买到假货的人也不会报警。
这也正是赵德汉和丁义珍敢不退还资金、不理睬投诉的原因。
“是啊,才三百万,怎么会这么轻易地自投罗网?”
侯晾萍目光闪烁道:“所以这背后肯定有隐情,陈德凯肯定还隐瞒了不少行贿金额,我估计至少上千万。?齐~盛+暁′税?惘· ¢罪~辛′彰′节*庚?欣\哙?”
“那他为什么不全说出来?”
“说了就得判十年。”
“那我们还要不要调查?”
“不用,等赵德汉落网了就知道了。”
侯晾萍办案一向灵活,他天性洒脱,不会仅仅因为陈德凯隐瞒行贿金额,就对他严加审讯。
终归是主动投案兼协助调查的人,过度施压反而可能阻碍日后类似人员的自首与举报。
“对了,张开他们的跟踪工作开始了没?”
“己经开始跟踪了,但这几天观察下来,赵德汉的生活轨迹非常简单,就是三点一线:上下班和回家。”
“他的消费记录查了吗?”
“查过了,基本没什么消费。
我调查过,赵德汉在单位一向节俭,一件外套穿了好几年都不换新的。”
“越是这样的人,越让人警惕啊。”
侯晾萍感叹道:“我不怕挥霍无度的人,就怕这种小心翼翼、伪装自己的家伙。
在旁人眼里,他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可怕的!”
下属问:“那现在怎么办,侯处?”
“继续派人盯着,只要赵德汉不是清白的,迟早会露出破绽的。”
“那汉东那边的丁义珍怎么办?”
侯晾萍思索片刻,说:“先集中精力查赵德汉,一旦确定赵德汉有问题,就能顺藤摸瓜找到丁义珍的问题。\我¢的,书^城′ \已\发?布.最!薪`漳\結¨”
“明白,侯处。”
10号。
高铁站。
省办公室主任和秘书长赶来准备迎接新任书记沙瑞金。
但他们不仅没接到人,反而接到了一通电话。
“陈秘书长,麻烦您们来接我,但我突然想起要先在汉东各市走走,顺便开展调研工作。
请代我向育良书记和国富书记转达一声,调研结束后再召开大会也不迟。”
“好的,沙书记。”
陈秘书长挂断电话后,苦笑着与办公室主任告别,各自离开。
不到半小时,省内高层便己得知消息:新上任的沙瑞金书记抵达汉东后,并未首接前往省城,而是计划对汉东各市进行调研。
所谓调研,实则是深入了解当地状况及复杂的 势。
这其实是很正常的步骤。
对于像沙瑞金这样的空降一把手来说,想要快速熟悉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走访。
这样安排,既便于沙瑞金深入了解汉东的局势,也让部分人有机会私下与他接触。
否则,单凭沙瑞金一人前往汉东省,如何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
最快速了解汉东政坛的方式,就是找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几个为自己效力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