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运用,乃重中之重!"
"古今兵法之精要,山川地理之辨识,后勤辎重之筹划,斥候侦缉之手段,乃至...忠君爱国、保境安民之大道,皆需深研!"
"凡入学者,必先熟读背诵《忠君训》。"
"铭刻于心,融于骨血!"
"洗脑式效忠"的要求,被包裹在堂皇正大的"忠君爱国"训导之中。李宽深知,一支只知将领而不知皇帝的军队,是帝国最大的毒瘤。
他要打造的,是绝对忠诚于皇权的利刃。
随即,诏书内容首指帝国军事体制最深的痼疾——藩镇割据的隐忧。
"自即日起,行新军制!" 李宽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半分质疑,"裁汰老弱冗员,精选青壮敢战之士,整编为‘中央军’与‘地方军’!"
"中央军,定额十万!常驻京畿,拱卫皇城!配备最精良之火器铠甲,粮饷倍于地方,乃国之柱石,朕之亲军!非朕亲令,一兵一卒不得擅动!"
这是将最锋利的刀柄,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地方军,分驻各道、州!首要之务,清剿匪患,绥靖地方,戍守关隘!其统领将领,由兵部提名,朕亲简拔!"
"且——"
李宽的目光变得无比幽深,"实行"军政分离"!统兵之将,不得干预地方民政钱粮!地方州府官员,亦不得插手军务!将领任职,三年一轮换,不得连任于同一防区!"
"其驻地兵马,亦需定期轮调!"
殿中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军政分离!将领轮换!防区轮调!
这连环三策,如同三道精钢枷锁,死死铐住了任何可能滋生的地方军阀势力!所有将领,无论心中作何感想,此刻都感到一股冰冷的寒意从脊椎升起。
拥兵自重?裂土封疆?
在这套制度下,将彻底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痴心妄想!
"另..." 李宽抛出了最后一枚棋子,"于各营(新编制单位,约五百人),设"黄埔班"!选调军校优等生或识文断字之资深军士充任教员!"
"所有士卒,无论出身,每日必习字一个时辰!"
"《忠君训》乃每日晨昏必诵之课!"
"朕要这大明军中,人人能读军令,个个心怀忠义!"
三卷诏书宣读完毕,殿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巨大的信息洪流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神:有人看到了光耀万世的功业,有人感到了彻骨的寒意,有人狂喜,有人迷茫,更有人感到了大厦将倾般的恐惧。
殿外春雷炸响,一场暴雨倾盆而下。
雨幕中,小黄门们抱着成摞的新式教材奔向各衙署,封皮上"天盛三年制"的朱印鲜红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