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保证不再犯!"苏青连连点头,他转身对门卫赔笑:"大爷,谢您勒!校办让我进去补报到。”
门卫没说话,只是拉开了铁门插销。苏青推着车进门时,听见他在身后嘀咕:"这小子……路子挺广啊,说起话来也不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
走进党校大院,晨雾渐渐散去,教学楼墙上的为人民服务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
党校宿舍楼的绿漆木门推开时,霉味混着旧书气息扑面而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苏青手拿着宿舍分配表,把帆布包往双层床下层一扔,抬头看见上铺挂着件油渍斑斑的工装,领口别着枚"唐山钢厂"的厂徽。
"你就是轧钢厂的苏青吧?"下铺突然坐起个敦实汉子,操着唐山口音,"我叫陈铁蛋,他们都喊我老陈,唐山来的。"他手里攥着半块窝头,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龈。
苏青愣了下——他原以为党校学员应该都是某某部委,某某科长,某某县长,他已经很例外了,没想到跟他分在一起的钢厂厂长也很例外,还是个"铁蛋"这样的名字。
"陈厂长好,我叫苏青。"他伸手去握,触到对方掌心的老茧。
"别厂长厂长的,"老陈把窝头塞进他手里,"在这儿咱都是学员。上午我瞅见你了,报到时跟门卫磨叽半天那个?"
苏青尴尬地笑了笑,啃了口窝头——比轧钢厂食堂的还硬。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老陈说唐山钢厂的高炉,苏青讲四合院的街坊,倒也投缘。他这才知道,老陈是劳模出身,没读过几年书,能来党校全靠生产标兵的头衔。
"哎,苏青,"老陈突然压低声音,"你说这党校咋净整些文绉绉的课?昨儿那《辩证唯物主义》,听得我脑袋瓜子疼。"
苏青刚想接话,窗外传来集合哨声。老陈骨碌下床,拽起苏青就往外跑:"快走!班长说今儿第一天报到,不开课,下午自由活动,明儿说要去颐和园秋游,班里组织的,说是方便同学认识。"
党校操场的梧桐树下,学员们三三两两地站着。苏青扫了眼,大多穿着干部服(列宁装),袖口磨得发白却浆洗得笔挺,只有老陈穿着工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是商业局的王副局长,"老陈用胳膊肘捅了捅他,"昨儿上课睡觉,被教员点名了。"又指向另一边,"那俩是纺织厂党委的,听说为了争个指标,在会议室吵起来了。"
苏青默默记下这些面孔,心里盘算着:这些人将来都是各条战线的干部,现在搞好关系,比啃十本教材都有用。正想着,班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苏青同志,明儿秋游你负责带个队呗?听说你在轧钢厂搞文艺,组织能力强。"
"我……"苏青刚想推辞,老陈在一旁嚷嚷:"行啊!苏青这小子鬼点子多,带队伍没问题!"
看着班长满意的笑容,苏青只好点头。
老陈拍着他的背往宿舍走,唐山口音在暮色中格外响亮:"怕啥?不就是带几个人逛公园嘛!明儿我带你去看颐和园的铜牛,比钢厂的铁疙瘩好看多了!"
回到宿舍,老陈从床底摸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炒花生:"来,尝尝咱唐山的落花生。"
两人就着剥花生,聊起各自厂里的趣事。苏青发现,这老陈看着粗犷,心里却透亮——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低,就主动跟苏青套近乎,想学点"动笔杆子"的本事,
——————————
党校下课的时间六点,苏青骑车回到家已经快七点多了,推开家门时,煤炉上的铝锅正炖着白菜豆腐。
秀兰系着围裙从灶台前转身,炕上的苏光正抓着块馒头啃得满脸都是。
"夜里冷,快坐炕头暖暖。"秀兰递过热毛巾,瞥见丈夫帆布包上沾着的银杏叶,"党校那边事多?"
"还行。头一天报到,没啥事就是熟悉学校,分分宿舍。"苏青擦着脸,他挑拣着趣事说,想着明天的颐和园秋游,"等流感过去了,咱也带光儿去颐和园看铜牛,比四合院的槐树有意思。"
秀兰往炕桌端菜的手顿了顿:"街道办今儿来贴了板报,说戴口罩,勤消毒是95号大院的经验。"她指了指窗台上晾着的纱布口罩,"阎埠贵媳妇逢人就说,这法子是你想出来的。"
苏青夹起一筷子腌萝卜,自前两天街道办将防疫措施推广后,阎埠贵成了大院里的防疫宣传员,每天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