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钟在去年,就给文平文顺找好了师傅。餿飕晓说网 免费跃毒
文平跟着姚寨的一个篾匠学编竹器,说起来那个姚篾匠,和自家还有点儿拐弯亲戚。
文顺则是跟了本村的冯木匠学做木器活儿。
南洼里钟姓是大姓,只有零零星星的几家外姓人,是以前的外来户。
冯木匠家便是其中的一家。
说来也怪,文平和文顺这两个双生子,长得几乎一个模样,脾性却相差了很多。
文平木讷少言,文顺却头脑活泛,眼色头打的活,见人不笑不说话,是个在哪里都能吃得开的小伙子。
也许是他们的模样长得更周正一些,或者是如今家里的境况比起以前好了很多,而且两个人都在学手艺。
和钟文松那个时候不同,从今年开始,已经有两个媒人来给他们哥俩提媒了。
两次相亲,老钟都是让文平跟着媒人去的。
明面上他是本着长幼有序的原则,实际家里人都知道,文平嘴拙,只要他的婚事先订好,文顺的亲事就好定得多了。
然而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文平相了两次亲,愣是一桩也没有成。
第一个姑娘嫌他不会说话,第二个嫌他说话不中听。
总而言之,都是因为他人太老实,有话说不到嘴上。~d.u_o′x^i~a?o?s+h_u`o·.′c^o~m¨
气得聂大梅恨铁不成钢地埋怨他:“难不成你还真的要指望着文顺,给你相一个媳妇儿回来吗?”
她说的这话是有典故的。
当初文平和文顺大概有七八岁,聂圩集上他们的舅舅聂大海来他们家。
文平看了他舅一眼,没有吭声。
文顺则赶忙搬板凳给舅舅坐,还踮着脚去水缸里给舅舅舀了一瓢水解渴。
当时聂大海就笑着说文平:“你连舅舅都不搭理,看将来相媳妇儿了,你这连话都不说,怎么娶回来个媳妇儿?”
文顺就接过舅舅的话说:“舅,没事。你看我和俺哥长得一个样,到时候我替他相亲,把媳妇儿娶回来给俺哥。”
住在村子东头的钟留庆的老婆马翠莲,是第三个来给文平和文顺提亲的人。
这天晚上刚吃过晚饭,马翠莲来到了老钟家里。
当时除了小七和同伴出去野了,家里人都在。
小燕收拾了碗筷刷锅去了,文平看到有生人来,连个招呼也不打,就钻进了西屋。
马翠莲家和冯木匠家是近邻,文顺在冯木匠家干活时和她见过面。·y,p/x?s+w\.,n\e_t~
再加上他本身就待人热情,于是赶紧搬板凳让座,端茶倒水,忙前忙后的。
马翠莲落座后说明了来意。
原来她有个姨家表妹叫宁海霞,年方二十,待字闺中。
因家境不好,上头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刚刚定下亲事,却因为出不起聘礼,眼下成不了亲。
于是她姨妈就央她在村子里给表妹瞅个婆家,待收了聘礼,好给她儿子成亲用。
马翠莲就想到了在隔壁冯木匠家里学手艺的文顺。
而且她还知道文顺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就想着来老钟家看看情况。
老钟和聂大梅对视一眼,心里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文平。
既然马翠莲没有指定文顺,这次相亲,老钟决定仍然由文平去。
和马翠莲一说,她眯了眯眼睛,问:“就是刚才进屋里去的那个吗?”
聂大梅忙应道:“是啊,他是个哥哥,只有先紧着他。”
马翠莲沉默不语。
文顺一听他爹说这次仍由文平去相亲,脸色冷了一下,不由得看向了马翠莲。
马翠莲看了看文顺,就对老钟说:“振书爷,我这个表妹呢模样长得不差,个头比俺大梅奶奶低不哪儿去,干活也是一把好手。”
“要不是想着给她哥换一份聘礼,也不会这么着急找婆家。”
老钟比钟留庆高两辈,所以她叫老钟叫振书爷。
她歇了一口气,继续对老钟和聂大梅说:“我表妹可是个有主见的人。人家常说的“有脾气有活”,说的就是她那样的人。”
“我看刚才进屋的那个,和文顺长得倒是一样俊,只是怎么跟个闷罐子一样?”
“要是他和我表妹见了面,估计成的可能性不大。”
聂大梅拿眼睛看看老钟,老钟看看文顺,文顺慌忙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