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 不管多少坎儿,迈过去就是道风景。
(第一章完)
《记者暗访藏猫腻,民宿建材出问题》
小林刚把赵丽的微信消息存成备忘录,二小子就抱着个纸箱冲进办公室:“林姐!您订的智能门锁到了,我拆开看看不?”
“别拆,等安装师傅来了再说。” 小林盯着施工队卸水泥,“你去跟卸车的师傅说,每袋水泥都得扫码查真伪,咱上次差点被假水泥坑了。”
二小子刚跑出去,那个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就扛着相机过来了,身后还跟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记者笑着介绍:“这是我们台的摄像小王,今天来补拍点村民干活的镜头。”
小林心里犯嘀咕,脸上却笑着:“正好刘婶她们在分拣苹果,您去拍她们吧,手脚麻利着呢。”
记者没往果园走,反倒往民宿工地凑:“听说你们这民宿用的都是老木料?我得拍点匠人精神的画面。”
小林赶紧跟过去,就见摄像小王对着墙角堆的木梁猛拍,还时不时用手敲敲。记者蹲在旁边问刘婶:“婶子,这木料都是从哪儿收的?不会是山里偷砍的吧?”
刘婶手里的刨子停了:“你这娃咋说话呢?这都是村里拆老房子剩下的料,赵丽丫头特意请人做的防腐处理,比新木料还贵呢!”
记者嘿嘿笑:“我就是随口问问。对了,你们施工有安全员吗?万一出点工伤啥的,有保险没?”
小林听着不对味,刚要插话,手机响了,是赵丽打来的:“我在设计公司碰到个熟人,说王总的表妹夫前阵子刚报道过一个民宿违建的案子,把人老板罚得差点破产。你盯紧那记者,别让他瞎拍!”
“我正防着呢。” 小林压低声音,“他老问些刁钻问题,还对着木料拍个不停。”
“别硬拦,顺着他来。” 赵丽那边传来翻图纸的声音,“我让表哥把木料的来源证明和检疫报告都找出来,你拿给他看,让他挑不出错。对了,设计公司说咱那土炕得加个温控器,不然城里人嫌烫,我订了十个,下午就能到。”
挂了电话,小林把一沓文件摔在记者面前:“您要的手续全在这儿,木料来源、施工资质、工人保险,一样不缺。要是还不信,我带您去村委会查存档。”
记者翻文件的手顿了顿,干笑着:“赵老板太谨慎了,我就是随便了解下。”
正说着,施工队的工头跑过来,脸都绿了:“林姐,这批瓷砖有问题!拆开三箱,每箱都有半箱是碎的!”
小林心里咯噔一下,跟着去仓库一看,果然,崭新的瓷砖箱里全是碎碴子,包装上的胶带还有被重新粘过的痕迹。二小子急得直转圈:“这可是我盯着物流车卸的货,当时好好的呀!”
“肯定是有人在半路动了手脚。” 小林捡起块碎瓷砖,“这边缘是被硬物砸的,不是运输颠簸导致的。”
记者突然凑过来:“这要是用碎瓷砖贴墙,住客不得划伤手?我看这事儿得好好报道报道。”
“报道啥?” 小林瞪他一眼,“现在就联系厂家换货,三天内保证换上新的。倒是您,不拍匠人精神了?”
记者被噎得没话说,拉着摄像小王灰溜溜地走了。小林赶紧给厂家打电话,厂家查了物流记录,说这批货在邻县中转站停留过两小时。
“邻县?” 小林捏着手机,“是不是王总他们县?”
“可不是咋的。” 厂家客服叹了口气,“那中转站老板跟王总沾亲带故,上次就有人反映他们偷换货物。赵老板,要不我给您发批新的,走空运,避开那个中转站?”
“空运得多花多少钱?” 小林算了笔账,“不用,就走陆运,但这次我让表哥跟着车押货。”
安排好押货的事,小林刚喘口气,刘婶就跑过来:“小林丫头,快去看看吧,老李头带着他那傻儿子在果园里摘苹果呢,说要抵蜂箱的损失!”
小林往果园跑,远远就看见老李头的儿子抱着棵苹果树摇晃,地上掉了一地青苹果。小林气得大喊:“住手!您要摘多少跟我说,至于这么糟践果树吗?”
老李头梗着脖子:“我儿子脑子不清楚,你跟他较啥劲?再说了,摘几个苹果咋了?上次你们赔的钱还不够我买个新蜂箱呢!”
“叔,您讲点道理。” 小林捡起个摔烂的苹果,“这树刚挂果,被他这么一摇,明年都长不出好果子。您要是真缺钱,跟我说,民宿缺个看门人,让您儿子来干活,管吃管住,月薪三千,中不中?”
老李头眼睛瞪得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