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项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来的时候就看见项昀在场,也不敢当着皇帝的面去和兄长说悄悄话,心里惴惴不安了许久,这会儿听到要写题目,二话不说,就赶紧把策论题目都写了下来。
宣明帝看到他写出的几道题中,果然就有项昀送上来的那道,便道:“此次的题目都是谁出的?”几名主考官道:“是臣等共同出题选定的。” 宣明帝道:“朕觉得你们出的题目太简单,这次的考题就由朕出吧。”没抓到谁是泄密者,他还没打算当面撕破脸。几名主考官面面相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会试的题目通常都是主考官出的,殿试的题目才会是皇帝亲自出题,这次又是为什么?宣明帝又道:“晋王这几日就住在宫中,每日替我送题出宫。”项昀上前来:“儿臣遵旨!”宣明帝道:“你们几个都退下吧。”项悌看一眼项昀,心里有些不安,父皇临时更换考题,是否是这次考试出了什么岔子。项昀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等那几名主考官都退下之后,宣明帝对平谦道:“去请左相进宫。”朝中这些手握重权的大臣,只有蔡钦是宣明帝登基后亲手提拔的,对他最是信任。本来这次皇帝想让蔡钦当主考官的,可他儿子这次参加考试,为了避嫌,这才作罢,让那些旧臣们担任,没想到这群老梆子这么不让人省心,竟敢搞舞弊。宣明帝说明了缘由,道:“这会试题目全由我一人出也不合适,左相来帮我出题吧。”蔡钦忙道:“臣恐是不合适吧,犬子此次也要参加会试。”“你这几日就住在宫中,你不回去,他也不知道你出了什么题。”宣明帝道。蔡钦犹豫片刻道:“臣遵旨!”项昀与蔡钦就都在宫中住了下来,商无咎也陪他住在宫中。次日一早,宣明帝就拿出一幅圣旨卷轴,上面贴着封条,又当着项昀和蔡钦的面,郑重地将卷轴放进一个盒子里,用一把锁锁上:“晋王!”项昀跪下:“儿臣在!”宣明帝道:“用朕的马车将题送到贡院。替朕巡视考场,晚上依旧回宫里来。”“儿臣遵旨!”项昀道。于是就这样,项昀替宣明帝送了三天考题,巡视了三天考场。待科举考试结束,刑部也真正忙了起来,虽然项昀的调查令是三天前发的,可毕竟还要考试,也不能直接把考生从考场上带出来询问。考完之后是阅卷,阅卷官都是从礼部和翰林抽调来的,初阅筛选过后,则由主考官再重新审核一遍,评定出三甲名录。此次参加会试的举子人数为一千八百余名,最后录取的三甲人数仅有八十二名,其中一甲三人,二甲三十二人,三甲四十七人。这八十二人,已是大楚朝立国以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了。也是宣明帝急于为自己的统治打基础,毕竟先帝提拔的官员肯定会念着先帝的好,还是自己提拔的人更靠谱一些。一名考生三份试卷,八十二名就有二百四十多份试卷。项悌为了做好本职工作,愣是没日没夜地看了五天,把他看得是晕头转向,看到试卷就忍不住想吐。还别说,真让他从中找出了几份滥竽充数的。项昀拿过那几份试卷一看,果不其然,在试卷的同一侧,都有一点不甚明显的墨渍,这显然是一起约定好的。项昀便让项悌以卷面不够整洁为由,取消了这几人的成绩,从剩下的试卷中再挑选几份补上。项昀拿着有墨渍的试卷前去调查,这几人虽然不出自同一个地方,但私下里交情甚好,也都是地方上有名望的世家子弟,不缺钱。他们在考前都去拜访了此次的主考官之一——文殿大学士纪奎,这大学士是前任太子的太傅,平素也为几位皇子的传道受业。如果本朝立了太子,他依旧会是太傅人选。这位大学士平时格外赏识项愉,因为项愉尊师重道,对从不去上课的项昀嗤之以鼻,觉得他难登大雅之堂,缺乏做皇帝的素质。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项昀从不搭理他,不给他亲近的机会。这几名举子去拜访纪奎的时候,除了送自己的文章,还给他送了名贵的礼物,有徽州的名家端砚、名家字画、前朝古董等。那之后不久,便有一名不知名的官员点拨他们,让他们在试卷右侧留下一点不明显的墨渍。这几人都被点在三甲名录里,要换先帝时,肯定就会蒙混过关了。没想到项悌一根筋,非把所有的试卷都亲自仔细翻阅了一遍。项昀更较真,更是从几份试卷上找出了看不出是共同点的共同点,还给他审讯了出来。另外一边,考前泄题的事也有了后续。一位来自徽州的举子未等到放榜,就在寓所上吊自杀了。而这名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