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污蔑您,您心里比谁都清楚。忠心耿耿?呵呵,大明危难之际,国公爷不想着为国纾难,反倒日夜盘算着如何兼并土地,搜刮民财,这便是您的忠心?“
”若是哪天,有哪个不开眼的御史言官上了道折子,或者我这位表兄奉旨彻查,从您那宝贝‘孝敬房’里搜出几封与关外建奴私相往来的书信,又或者翻出几箱来路不明的军械铁器,国公爷您猜猜,您这‘忠心耿耿’的招牌,还能不能立得住?您这成国公的爵位,还能不能安安稳稳地坐下去?”
林靖再次适时地向前一步,那股锦衣卫特有的森然煞气毫不掩饰地散发出来,锐利的目光如同出鞘的利刃般扫过朱纯臣。
朱纯臣接触到林靖的眼神,心中猛地一凛,他可是清楚得很,锦衣卫是什么地方,进了诏狱,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周…周公子…”朱纯臣的气焰如同被戳破的皮球一般,瞬间萎靡下来,颓然瘫坐在名贵的太师椅上,额头上冷汗涔涔,脸上写满了屈辱和深入骨髓的恐惧,
“你…你到底想怎样?”
“不想怎样,”周涛语气温和了下来,仿佛刚才那个咄咄逼人的不是他,
“只是想请国公爷为国分忧,救济灾民。国公爷家大业大,富可敌国,想必拿出个十万两银子,并非难事吧?”
“十万两?!”朱纯臣如同被踩了脚的鸡一样跳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你…你这是狮子大开口!老夫府上哪有这么多现银!”
“没有?”周涛挑了挑眉,笑容里带着几分戏谑,
“那国公爷您府上正堂里摆着的那尊前朝的纯金佛像,怕就不止五万两吧?还有您书房里挂着的那副唐寅的真迹,听说您当初是花了三万两收来的?十万两,一文不能少。“
”国公爷可要想清楚了,现在拿出来,是为大明,是积德行善,是为陛下分忧。要是等我这位表兄带着东厂的番子和锦衣卫的缇骑上门来‘帮’您清点家产,那可就不是十万两能打发得了的了,到时候搜出来的可就都得充公了。”
朱纯臣面如死灰,挣扎了半晌,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好!好!十万两就十万两!算老夫…算老夫倒霉!”
“国公爷果然深明大义,高风亮节!”周涛脸上立刻露出满意的笑容,
“还请国公爷立下字据,三日之内,将银子送到城外粥棚,交由李逸风先生统一调配。”
朱纯臣颤抖着手,在周涛“和善”的目光和林靖那几乎要将他冻僵的眼神“鼓励”下,哆哆嗦嗦地写下了字据,盖上了自己的私印。
看着那白纸黑字,他只觉得自己的心脏正在一片片被人用钝刀子割开,疼得他几乎要昏厥过去。这可是他几十年辛辛苦苦、冒着掉脑袋的风险才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啊!
周涛接过字据,满意地吹了吹上面的墨迹,再次拱手道:“多谢国公爷慷慨解囊!小子代城外数十万灾民谢过国公爷的活命之恩了!告辞!”
看着周涛和林靖大摇大摆离去的背影,朱纯臣一屁股瘫坐在冰凉的椅子上,眼神怨毒得几乎能滴出血来。
周涛此刻的心情极好。甚至哼起了不成调的小曲,与林靖并肩坐上马车,朝着下一个“善长仁翁”的府邸驶去。
“表弟,你这招…真是绝了!”林靖由衷地赞叹道,语气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兴奋。“这可比他以前在北镇抚司审讯犯人、查抄逆党刺激多了,也痛快多了!”
“绝吗?”周涛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不过是抓住了他们的软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这京城里,像他们这样脑满肠肥的家伙,还有不少呢。“
”咱们得抓紧时间,多请几位‘慷慨解囊’的大人,为城外的流民,多筹些救命的善款!走,下一家,襄城伯李国桢府,听说他家的狗都比寻常百姓吃得好,想来家底也颇为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