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子弟封王拜将,权势滔天。
朝野上下,暗流涌动,宗室诸王与忠于李唐的大臣皆感不安。
终于,在载初元年春,几位宗室王爷按捺不住,暗中串联,欲起兵反抗。
诸王密谋于外,联络地方豪强,欲以“清君侧”为名,逼武则天退位,还政于李旦。
可惜他们不知道,武则天的耳目遍布朝野,消息很快泄露。
武则天雷霆震怒,命酷吏来俊臣率兵镇压。
来俊臣手段毒辣,诸王起兵未及成势,便被迅速扑灭。
李哲被囚,诸王或杀或贬,宗室势力大受打击。
朝堂之上,武氏党羽更加肆无忌惮,群臣噤若寒蝉,李旦的处境愈发艰难。
他端坐龙椅,目睹这一切,心中如坠冰窟。
他知晓,母后此举,分明是在清除李唐宗室,为改朝换代铺路!
他虽为天子,却无兵无权,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唐江山一步步滑向深渊。
载初元年九月,武则天的野心终于暴露无遗。
一场精心策划的“民意”浪潮席卷长安。
朝中官民、宗室、西夷首领、甚至沙门道士,纷纷上表,请求武则天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以示“天命所归”。
这一系列请愿,表面上是“群情汹涌”,实则皆由武氏党羽操控,意在为武则天称帝铺平道路。
李旦亦被逼无奈,自请赐姓武氏,以示臣服。
他站在紫宸殿内,亲手递上奏表,面上恭敬,内心却如刀割般痛苦。
他低声道:“母后,天命所在,儿臣愿改姓武氏,以全孝道。”
此言一出,殿内群臣皆低头,无人敢言。
武则天帘后轻笑,声音中带着几分得意:“皇帝有心,哀家甚慰。既如此,改国号之事,容后再议。”
她虽未即刻称帝,但朝野上下,皆知大势己不可挡。
未几,群臣又奏称“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以此为祥瑞,力证武则天乃真命天皇。
长安城内,武氏党羽大肆宣扬,百姓虽半信半疑,却不敢多言。
士人暗中叹息,宗室心寒,天下震动。
李旦独坐宣政殿,耳边回响着群臣的颂德之词,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他知晓,母后改国号、称帝之心己不可逆转。凤集上阳宫?赤雀见朝堂?不过是武氏党羽编造的谎言,为篡位造势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