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东汉之乱世黄巾 > 第131章 安平之战

第131章 安平之战

三日时间一晃而至,南面三城如约抵达。第一墈书罔 首发

滋水南岸,数万大军整齐排列,与河对岸的徐晃等人隔河相望。

中山三城,九万大军旌旗蔽空,排列成九个方阵,长矛凌空,盔甲蹭亮,杀戮之意扑面而来。

徐晃四人脸上十分凝重,只因为汉军人数不是之前预料那般,

九万大军就这样威风凛凛望着他们。

天空下起鹅毛大雪,据估计,大雪还可能持续好几天。

这意味着先前的计划全部泡汤了,他们只能蜷缩于城中,静待汉军十几万大军攻城。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滋水北岸,太史慈四人也面临曹操等人的近十万大军。

其中,曹操招募了三万兵马,董卓的也不少,

同样是三万,曲义领军一万,武阳城集结了三万兵力。

武临在河岸两处均布置了一万六千人,况且大多数是新兵组成。

汉军到达战场,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渡河开战。

曹操等人兵马众多,安平城外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提供给他们排兵布阵。

两军交战,需要留出一定的攻伐空间,

况且,滋水、夷水的水流小,依旧有二三十米宽的距离。

他们也在等河水结冰,防止叛军半渡攻击,

武临军中装备有,杀伤力极大的床弩、投石车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汉军忌惮。/s′i,l,u/x-s¨w..-o\r_g\

武临见出城野战,分批歼灭敌军的计划不可能实现。

随即果断的命令各军撤回城中,董卓麾下的精锐骑兵一旦渡过河水,

他们再想要撤兵可就迟了。

武临现在除了城外的三万二千兵马,城内还有两万新军,以及他麾下的八千亲兵。

至于一些俘虏与青壮,完全不具备上战场的实力。

他这边已经扩展到了六万兵马,汉军却有十几万大军,简直是优势在我。

又过了三天时间,滋水、夷水接连结冰,汉军也缓缓渡过河水。

安平城外遍布密密麻麻的敌军,远远望去,大部分汉军依旧是裹着布衣。

汉军均是临时招募的新兵,除了世家亲兵,从百姓中招募的士卒,

皆是缺少铠甲,兵器倒是全新的。

管中窥豹,由此可知,在古代组建一支全身半甲的军队,所承担的成本简直是天文数字。

武临麾下的军队全部装备有半甲,都是从屡次大战中缴获。

安平城已经加高到十几米高,可以算得上是座坚城,

城墙上安置无数床弩、经过改进的小型投石车。+微,趣*小?税_ -埂`新/嶵?筷+

距离城墙附近的民屋全部拆除,数万大军驻扎在宽阔的场地上。

安平城外地势狭窄,而且所处位置高出两条河流十几米。

即便是在夏天,河水暴涨,汉军实施引水淹没城池的计划,也不可能会实现。

而且城外平地不多,敌军的近二十万人绝对难以展开。

城池的西面是一片地形起伏的丘陵,期间山林密布,杂草丛生,山石嶙峋。

南北两面比邻河岸,驻扎两三万人尚可,西面三十里外是结冰的黄河。

按照攻城方法距离城池,留出十里的缓冲区,可驻守四五万人的营地。

综上所述,即便汉军从三面同时进攻,每波攻击在万人左右。

守城的黄巾军有六万人,没错安排四千兵力协防,即可完全抵御敌军攻击。

况且,汉军可是有十九万部队,每天消耗粮食的量可是非常惊人。

即使有河间城、沧州城、高阳城三城就近补给,根据武临估计,汉军也坚持不了一个月。

时间是站在他们这一边,只要等到汉军缺少粮食,

加之城外大雪弥漫,天气愈加寒冷,他实在想不明白,汉军如何能坚持一个月时间。

天时、地利、人和均站在他这一边,只要敌军忍受不了寒冷与粮食压力。

汉军自然会无功而返,武临军可高枕无忧。

只是令武临想不明白的是,为何汉军这样着急剿灭他,

在任何时期的战争,冬季发兵可谓是兵家大忌。

武临率领太史慈、典韦等将领来到城头观察汉军的情况。

曹操等人果然只派出一半的兵马,即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