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 > 第75章 水车风云(二)

第75章 水车风云(二)

此刻的襄州城,正上演着中古中国最典型的权力博弈。+看*书?君` -无?错_内¨容*

自安史之乱后,地方豪强通过"部曲制"牢牢控制手工业。

《唐会要》记载的"一匠供十主",到五代已变成"一族断一业"。

周氏掌控长江中游棉纺业近百年,其家族账簿比官府的鱼鳞图册更详实。

而大宋立国才十月,朝廷的触角根本伸不进这些盘根错节的产业网络。

官家突然抽出我怀中的水轮图纸:"明日早朝,朕要你当着赵普的面,把这纺车说成是周行逢谋反的铁证。"

他眼中闪过我熟悉的光芒——就像当年陈桥兵变前夜,他擦拭铠甲时的眼神。

我盯着图纸上未干的血迹(不知是朱砂还是真的血),突然明白这场改革从来都不止于技术。

当水轮终将取代手摇纺车时,旧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注定要像这血迹般被历史拭去...

回到司天监,我发现手机电量骤降至15%。破碎的《清明上河图》中,那柄总指祸福的书生伞,此刻竟定定指向襄阳方位。

我猛然想起史书记载:建隆二年正月,襄州确有民变……

"监正!"书童跌撞进来,"将作监大匠喻皓今晨被下狱,罪名是私造"妖器"!"我瞳孔骤缩——喻皓,正是后世《木经》的作者!

这个消息像块冰碴子滑进衣领。\x\i-a.o?s\h-u?o!h-u!a·n?g¢.^c?o′m,喻皓下狱?这可比史书记载早了两年!

手机在袖袋里发烫,我能救的,或许只有这个囚笼里的天才匠人...

窗外雪霰扑打窗棂,我摩挲着手机裂纹。

这些蛛网般的裂痕,恰如大宋看似稳固却暗藏危机的江山,以及那如草芥一样随风飘摇的众生。

潮湿的霉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我提着司天监的灯笼走进刑部大牢。

喻皓蜷缩在丙字号牢房的角落,手指却仍在砂地上勾画着某种榫卯结构——那线条比我见过的任何《营造法式》图样都要精妙。

"喻大匠好兴致。"我蹲下身细看他画的"人"字型斗拱,"不过斜栱角度若再偏三分,承重能增两成。"

老匠人猛地抬头,乱发间露出鹰隼般的眼睛:"大人可知《梓人遗制》载,七铺作斗拱的......"

"斜出跳不得超过四十五度。"我截住话头,顺手捡起根稻草杆,在泥地上画出他未完成的悬臂结构,"但若是用江南的蚬木代替松木,斜度可增至五十度——就像泉州开元寺的飞天斗拱。~看+书?君\ `更?新,最`全?"

喻皓枯瘦的手指突然抓住我的衣袖:"那寺去年毁于雷火,当世除老朽无人见过其内部构造!"他眼中迸出精光,"阁下究竟......"

"我需要造一架水转大纺车。"我直接亮出手机里的三维图纸,"汉水春旱时将作灌溉之用,汛期则带动纺轮。"屏幕蓝光映着他剧烈收缩的瞳孔。

老匠人目不转睛看了半响,突然突然狂笑起来:"妙啊!用《齐民要术》的水排原理,结合波斯人的立式纺轮......"

笑声戛然而止,"但大人可知,要联动三丈水轮需多少精钢转轴?当朝将作监的淬火术......"

"我有秘法可得精钢。"我压低声音,"但需要会造"天衡地动仪"齿轮的匠人。"

喻皓沉默良久,突然用指甲在墙上刻下三组暗号:"青城山脚的王铁匠能锻千层钢,明州港的胡记布庄善使纺机,我还知道大人的将作院里有个叫沈括的能人......"

他意味深长地看我一眼,"他能算出水轮转速与纱线强度的关系,还有那个张小乙,其手精巧无比......"

"停!"我也是有点无语,"你就说想要谁,都记下来,我出去给你找。"

喻皓忙活的时候,牢门外突然传来狱卒的咳嗽声。

我迅速抹平地上的图纸痕迹,最后问道:"大匠可愿赌上性命,造这改天换地的神器?"

喻皓把刻着暗号的布条塞进我手中,声音轻得像片雪花:"老朽七年前造开封铁塔时,就等着这天了。"

我从刑部大牢出来时,雪粒子正簌簌地砸在青石板上。

喻皓塞给我的布条碎片在袖中发烫,上面用指甲刻着的暗号像几道血痕。

司天监的铜壶滴漏指向申时,我摊开《太平寰宇记》作掩护,暗中用手机扫描今日《朝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