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割据一方,我在明末做军阀 > 第399章 女夫子(三)

第399章 女夫子(三)

“每年需白银三十五两。/l!u~o-l¢a+x!s_..c¨o^m/”

嬷嬷一字一顿的说出五十两时,小蕊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要知道三十五两白银,比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两年总收入还多。

李俊业笑了笑,“名师高徒,自古皆是可求不得,虽三十五两并非是小数目,但凭沈夫子的才气,这点钱并不叫什么?

说罢!给了身边随从一个眼神,那随从便飞快的从怀中掏出了两锭银子来,每锭二十两,送往了沈华身边的案上。

“刚恰,今日并未带碎银,这西十两银子也不用找了,剩下了就算是我的拜师礼。”

那嬷嬷见李俊业如此大方,喜上眉梢,连忙道谢。

沈华微微一笑,“未料李总兵竟然如此大方,那小女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既然这样就说定了,明日我再送舍妹来,行拜师大礼,日后舍妹就全凭仗夫子教诲了。”李俊业起身恭敬一拜。

这一拜可把沈华吓得不轻,她虽然心中高傲,素来目中无人,但堂堂的登莱总兵如此礼贤下士,着实让她吃惊。

“李总兵,万万不可如此。”沈华忙起身谢礼。

李俊业抬头的那一瞬间,两人无意间对视了一眼,当那张青春英俊的脸,出现在沈华目中的时候,沈华整个人突然滋生出一种莫名的情愫来。′看_书~君^ `更.辛,罪+全.

它如雨后萌芽的小草,又如三春含苞之花,如涓涓细流一般,从心中缓缓滋出,逐渐的扩散至全身。

沈华快速的转移目光,绝不许任何人看到一点小小的端倪。

送走李俊业之后,沈华赶紧叫嬷嬷收了银两,离开了客堂了。

“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大方呢?五两银子说扔就扔。”

离开沈宅之后,马车内的王瑞兰气鼓鼓的数落了起来。

虽然李家现在不缺钱,但五两银子并不是什么小数目,何况王瑞兰本就是小门小户出身,从小就过惯了节俭的日子,五两银子对于她还说还是很心疼的。

李俊业只知理亏,忙赔不是道:“这不是我们有求别人嘛!再说了,我堂堂一个从二品的登莱总兵,就这样在现场和人切分,秤银子,这不是丢我的脸吗?”

王瑞兰白了她一眼道:“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见甜如蜜的夫妻俩拌起嘴来,小蕊连忙出声劝慰,夫妻俩这才歇兵。

吵完架后,李俊业突然灵机一动:虽然自张居正一条鞭法之后,白银就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相对于铜钱来说,白银确实要便捷很多,但当时的白银使用还有很多缺点,一是成色不一,含银量不同。,小/税-宅, ?已~发?布`罪′芯?章~结·

二是分割称量不方便,民间平时交易每每用的是碎银子,每次交易时,都需要将银子分割称重,如此随着白银的继续流通,银子只会越来越碎。

当他碎到了一定时候,人家才会将他收集起来再次融化,重铸为银锭,每次融化不仅需要额外的付费,还会带来银子的损耗。

与其这样,自己何不尝试铸造银元,银元分为固定一两、五两、十两等重要,再加之辅币,不仅能够统一成色,还能避免白银在交易时分割称重的麻烦。

还有一点,他可以从中收取铸币税,比如每块银元银含量固定为九成,铸造一两银元,等于只需白银九钱,其中的一钱就是铸币税了,银元铸的越多,铸币税则收的越多。

至于对于银币的认同,这一点李俊业不需要担心,因为这个时代西方的银币早己流通进入了大明,此时数量稀少,称之本洋,并不在世面上流通,而是多作为士大夫得收藏品和玩物。

至于孙元化经营过的登莱,可谓是大明开眼见世界的第一地,孙元化不仅在登莱大力传播西方科技,还在登莱聘请过一支小规模的佛郎机雇佣兵。

登莱在不断的和西方交流中,肯定会接触过西洋的银币。

也就是说,登莱相对于大明其他的北方,是毕竟容易推广这些西洋事务的。

考虑到了银元,李俊业索性更进一步,决定发明银行。

想到这里李俊业,越想越高兴,决定到家之后,便派人去迅速通知在临清的刘有为回来,他要与他商议银行的事宜。

三人回去之后,晚饭时将这个好消息告知了徐氏,赵氏自然也是欢喜不己,吃饭时赵氏却突然提出,望云堡的老宅己经重修好了,她要回老家望云堡去住。

这消息着实让大伙感到意外,王瑞兰赶紧放下筷子劝慰道:“娘,现在家里的生活好不容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