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麦苗己经发芽了,长出了细长的针,长势喜人。
这对于荒地来说,己经是很不错的了。
秋麦子耐干,但是夏日阳光灼热,绝不是很好的生长期,还是需要雨水的灌溉。
只能说李窈的运气确实不错,想什么来什么,一场夏雨,把麦苗都救了回来,荒地不再是一片荒芜,而是整整齐齐的麦苗迎风而长。
水渠那边也有了进度,两人画的水渠路线,只有部分需要绕道,且是绕过荒地,还能有水流过,让土地保持湿润。
李窈和袁宝山研究了下,铜城的夏天,雨水还是很充足的,只是这边的土地根本存不住水。
所以,开始修蓄水池,在相对低洼的地方,修建蓄水池,存雨水。
这些水,冬日也可以使用。
毕竟,他们现在也是有牛的人,冬天牛也得喝水,也可以做不时之需,比如来年耕种,如果能够得到水的灌溉,外苗能够发芽的更好,长得更快。
不能完全靠天吃饭,也要做一些准备。
元赊那边不着急,就把一半人手拨给她用,李窈也把政令发下去。
她是农司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吏,可是农司也没什么正经的官员,即便是有,也得听她的。
她只是挂名,实际上是代替将军府行事,铜城是元赊的一言堂,基于官员莫敢不从,也不愿意多和李窈打交道,更不愿意产生什么争执,又不想听她的,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做什么,只管通过就行。
李窈的政令,就是让最近铜城闲赋家中的百姓,以村或者氏族为单位,修建蓄水池。
甚至是勘测出来的出水地,也都修了地下水渠。
地下水渠的水,相对干净,至少能够保证冬天用水充足,大家不用紧紧巴巴的。
到处都在修,铜城倒是没有征徭役,因为,百姓自己修,也是好事。
至于公家的水渠,这些士兵无事,都是要干活的。
李窈收到了她欠条上的钱,虽然说是为了以后盖住院用的,现在还是拿了一部分出来。
找人盖书院,她的书院,不仅仅是书院,是一个福利院,自己要用的人,还是得自己培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