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梨解了她的疑惑,“王爷来的时候,只掌控了铜城,周边的城池都是不听的,也不伸出援手,所以就办了宴……后来,也就延续下来了,不过不像之前那样强制送礼,还只收钱粮。_4?3~k-a′n_s_h!u′._c\o¨m^当然,我也是不知道从哪听人说的,可没告诉过别人,只告诉了姑娘。”
李窈听明白了,那时候太穷了,他借着生辰敛财,现在晃州己经掌控在手里了,倒是没必要,不过大家都己经习惯了,会在这日送点东西来。
要是之前,她肯定会笑话,好歹是个超一品的王爷,不至于那么做。
知道了铜城打仗的窘境,那可不是抠一点算一点吗?
也算是恩威并施的手段。
让他们给天潢贵胄贺礼,怎么又不算恩呢?
不过,寻常人肯定想不到这招,除非真的临近生辰,也就是说,他真正的生日,就在这几天了。
李窈心情好了,就想着,能不能破冰,过生日,是个不错的选择。
纠结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她没什么技能,哪怕是做个生日蛋糕呢……
她是不会的。
唉,就这么着吧。
想到准备工作,都觉得麻烦。
大概是天热人懒。
她出去溜达,旁敲侧击的,就知道杜长春他们在准备前期的工作,最近都没在府里,而是跟着士兵去了关口。o咸+鱼?看
元赊在军营,也没在将军府里,这是真把她撇开了,说不让她上班就不让上,半点都不带搭理她的。
李窈也没去,而是找人拿了那边的地图,以及修建的初步图纸,和袁宝山去查看了周围的环境。
既然这件事情势在必行,赌气是没有用的,尽量解决事情。
袁宝山家里虽然是搞嘴皮子功夫的,他还有点这方面的才能的,明明没有种过地,却有很多奇思妙想。
甚至,稍微改良了犁头。
对于修建建筑,很敏锐。
这是一种天赋。
两人跑了半个月的时间,又找了有经验的询问,还套了牛车去了铜城最大的溪流,看引水的可行性。
每天都复盘讨论,林三刚开始还生气两人不带他,死皮赖脸的跟着听了几天,决定还是去看看母牛下崽了没。
讨论这些,很枯燥。
还有李窈画的那些线条,乱七八糟的,也只有袁宝山能够看懂了。
李窈和袁宝山,做了一个月的方案,得出的结论是,水渠是可以修的,甚至是材料己经想好了。,k-a·n¢s`h¨u`l¢a!o\.*c¨o\m~
不用从更远的地方引水。
这份答卷,等到了元赊和杜长春他们回府,托了秋梨把东西送过去。
都说不让她上班了,她还去做什么?
就不露面。
杜长春他们,带着有经验的匠人勘察之后,这才知道,原来修建是一门学问,不比读书治国来得容易,也算是长了很多见识。
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原以为只是在最窄的地方修建立刻,跟着匠人走了一趟之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还得考虑支撑点,总之,乱七八糟的。
还有,水源是个问题。
给出的建议,还是先修水渠,或者是打井,把城池挪过去一些,那二百里荒凉之地,也要居住人,没有水,又如何居住?
哪怕只是将军营挪过去呢。
况且,还得考虑修建城池营垒的人,如何生活,如果来回折返二百里,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磨刀不误砍柴工,还是得需要做前期的准备。
即便是征调百姓一起修,入冬,也不会有什么成效,急肯定是急不来的。
虽然和李窈说的有点出入,但是,没有多大的误差,确实是急不得。
至于水渠的事,工匠也不懂,还得请专门做这一行的人,又或者工部调遣人来。
杜长春他们也不是不认错的,和元赊汇报之后,给他提出建议,“李姑娘既然己经想到了,也许……会有办法,不如,我等请她前来?也能快速一些解决。”
元赊知道李窈的动作,先是闭门不出,然后和袁宝山去游山玩水,简首快哉。
她说不来,就是不来!
和他当着幕僚的面吵了一架,就不理会他了,若是他现在松口,成什么了?
他摆摆手,冷声道,“我大昭人才济济,难不成除了她,还无人可用了?寻人勘察凿渠,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