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上,油腻生冷的肯定不行,得吃些清淡易消化的,比如…小米粥,最是养胃气。
一个初步的“治疗方案”(更准确地说是护理和食疗方案)在心中形成。
第二天一早,趁着父亲去熬药的功夫,陈平安悄悄跑到后山,采摘了一小把新鲜的紫苏叶,藏好带回。
找到正在灶房忙碌的父亲。
“爹。”
“嗯?平安,啥事?你娘好些没?”陈山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愁容。
“还是老样子,咳得厉害。”陈平安摇摇头,然后凑近父亲,压低声音,“爹,王郎中的药好像不太管用。我…我前几天偷偷翻了下方先生借给我的一本旧书,是本讲养生的杂记。”
开始一本正经地“引经据典”。
“书上说啊,像娘这种情况,有时候光吃药不行,还得靠吃食调理。里面记了个方子,说是对受了风寒、身子又虚的人特别管用。”
“哦?什么方子?”陈山立刻来了兴趣。
“就是用老姜几片,带根须的葱白几段,还有红糖,一起熬浓汤。书上还说,最好再加点…嗯…后山那种叶子有点发紫、闻起来香香的草。”陈平安拿出藏好的紫苏叶,“就是这个,书上管它叫‘回魂草’,说能提精神,固根本。”
再次祭出“回魂草”这个唬人的名字。
“熬好了趁热喝下去,发一身透汗,把寒气逼出来。连喝几天,保管有用。”
“还有啊,”不给父亲质疑的时间,继续“传授”书上的知识,“书上还说,生病的人呐,最怕再受凉,屋里得暖和。但也不能门窗紧闭,得时不时开点缝透透气。吃的也得清淡,小米粥最好。”
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既有“古方”依据,又有具体的护理细节。
陈山听着,虽然对什么“古书杂记”、“回魂草”将信将疑,但看看床上病重难愈的妻子,再想想儿子之前的种种“神奇”…
试试吧。
反正都是些寻常东西,也吃不坏。
“行…行。就按你说的办。”陈山点了点头,“爹这就去弄。”
很快,一碗混合着姜、葱、红糖和紫苏叶特殊香气的“神仙汤”就熬好了。
颜色是有些奇怪的红褐色,味道也说不上好闻。
陈平安亲自端到母亲床前。
“娘,这是我从书上看到的方子,叫‘神仙汤’,专门治您这种风寒咳嗽的。您快趁热喝了试试。”
李秀虚弱地笑了笑,看着儿子关切的眼神,心里暖暖的,也没多问,接过碗,小口小口地喝了下去。
味道辛辣中带着点甜,还有一股奇异的草本清香。
一碗热汤下肚,李秀感觉一股暖流从胃里升起,渐渐扩散到全身,原本冰冷的西肢似乎也暖和了一些,额头微微见了汗。
陈平安又叮嘱父亲在屋里生了盆炭火(注意通风),自己则守在母亲身边,帮她掖好被角,不时喂她喝点温水。
没有内功按摩。
这一次,他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效果,会如何呢?
接下来的两天,陈家严格按照陈平安从“古书”上看来的方法照顾着李秀。
每天坚持喝两碗“神仙汤”。
屋里保持温暖通风。
三餐只喝清淡的小米粥。
到了第三天早上。
奇迹,似乎真的再次降临了。
李秀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许多,不再昏昏沉沉。
咳嗽的次数和剧烈程度也大大减轻。
身上那股畏寒的感觉消失了,甚至能自己下床走动一会儿了。
虽然还未痊愈,但这好转的速度,却比之前喝王郎中的药快了不知多少倍。
“平安。你那神仙汤…真神了。”陈山看着气色明显好转的妻子,激动地抓住儿子的肩膀,“你娘…你娘真的好多了。”
李秀也拉着儿子的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欣慰的笑容:“是啊,喝了那汤,身上舒坦多了。我儿真是…懂事了,还会从书上看方子给娘治病了。”
看着父母发自内心的喜悦,陈平安心里也充满了激动。
成了。
这一次,没有依靠任何超凡力量。
仅仅是凭借图书馆的知识,通过细致的观察、合理的推断、以及正确的护理和食疗方法。
他真的…帮助母亲缓解了病痛。
这次成功,带给他的信心和成就感,远比上次套到兔子要强烈得多。
这证明了,图书馆里的知识,不仅仅是理论,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