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的举措,稳定了钱庄的信誉。/咸.鱼+看*书- ~追+罪-薪′蟑*踕_
数千名会计,在广场上收存款。
大量的百姓出于好奇,选择了储蓄。
孙绍安排的一些大商家,也开始当起了托,出手阔绰,一存就是万金、千金。
仅仅一天时间,钱庄就吸纳了三百万金的存款。
钱庄出具的“存票”,具有防伪标志,一式三份。
一份由储户保存,一份由钱庄保存,最后一份由官府保存。
钱庄与官府之间的核算,三月一次。
这是为了预防“贪腐”的发生。
钱庄的要员,以及官府的审计人员,将会彻底区分出来。
工作非常繁杂。
每一项流程,都要确定下来。
接下来,钱庄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也就是精准“放贷”。
这是最考验能力的时候。
孙绍确定的第一步,是扶持“民商”。
可是如何确定一个人,能够挣到钱?
这是李越、苏平、诸葛亮最头疼的问题。
“申请人必须给出计划书,写明如何去挣钱,你们再根据这份计划书,进行判断。”
“钱财不能一次给完,而是分期投资,如果没有达到预期,可以视情况掐断。”
孙绍一步步地教导。
对于所有人而言,钱庄都是新鲜的事物。\餿-艘?暁*税!枉! ′冕/肺_岳?黩.
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尝试。
也就是“试错”。
但这个过程危险性很高,一不小心,就会损失惨重。
孙绍增加了“风控”。
诸葛亮听得津津有味,同时又皱起眉头。
没办法!
太复杂了!
掌控一个钱庄,和治理一州一样难。
因此,对于职员的培养,将成为重中之重的要务。
精英职员的工作复杂程度,不亚于一名县令。
“想要掌控钱庄这头发财巨兽,还需要继续费苦功夫啊。”诸葛亮长叹道。
成立钱庄是第一步,吸纳存款是第二步。
最终决定钱庄能不能存在的,是其盈利能力。
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一次奖赏士卒,就耗费了五十万金。
他的一生都在搞钱的路上。
最典型的就是卖官,一次就卖出了三十万金的钱财。
他尝到了甜头,又将咸猪手,伸向了货币。
汉武帝创造了“匹币”和“白金”。
“匹币”就是拿一张白鹿皮,加工一番,变成了西十万钱,价值“西十斤黄金”。
相当于明目张胆地抢劫。
只不过汉武帝只抢诸侯的钱,也就是拿有钱人开刀。+E′Z-暁/税*王_ ,更+欣′嶵`哙,
毕竟普通人也用不上“皮币”。
“白金”价值三百钱、五百钱、三千钱不等。
也是使劲地撸。
刘备的“首百钱”“太平百钱”,都黯然失色。
唯一的不同在于,汉武帝做出了一番事业,刘备没有。
孙绍不会任由这些乱象,毁灭金融市场。
但他也不是善人。
等到钱庄吸纳了足够的黄金后,孙绍会发行“金币”。
一枚金币可以兑换“一千钱”,当然,金币的质量不会有一斤。
具体的质量,需要等匠人反复实验,从金币的美观、铸造等工艺综合考虑。
随着商业的发展,贸易量的提升。
只用五铢钱来凑合,是绝对不可能的。
钱庄发行的“纸币”可以支撑大额的贸易,但远远不够。
孙绍还需要一种“稳定”的大额货币,金币最为合适。
如果首接用一枚五铢钱熔铸,改头换面一番,变成一百钱。
这是把百姓当傻子耍。
孙绍割韭菜,讲究长远。
“金币”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能够普遍被人接受。
其实“银币”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银矿的产量,实在不怎么样。
而且银矿石,很难提炼。
金的属性比较稳定,银比较活跃。
矿工挖掘到金子,就可以首接利用了,银不同,采矿工艺、冶炼工艺都需要提升。
孙绍突然想到东瀛这个小破岛,盛产银矿石。
只可惜距离交州太远了,现在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