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三国八岁守孝期,手下军骑脸输出 > 第86章 就算是朝廷的公卿大臣,都没有这样断案的本事吧?

第86章 就算是朝廷的公卿大臣,都没有这样断案的本事吧?

甚至,他都认真考虑过一个问题,到底要不要去送人头,好弄来一面“腰牌”。

价值实在太高了!

为什么会有县令为虎作伥、一手遮天?

因为消息闭塞,上面不知道!

“腰牌”相当于孙绍安插在民间的无数只眼睛,一旦有作奸犯科之事发生,必定会有人站出来。

交州商贸的流通,让消息的传递愈发快速。

基本上县令做了什么事,隔壁县就会知道。

紧接着,太守也会有所耳闻。

诸葛亮抽丝剥茧,一次次捋清交州官府的律令。

他自己看的头都大了。

人员的流通,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比如说犯罪率的提升,以及抓住犯人的困难。

因此,交州又有新规。

在本郡活动,需要县令的“路引”,在本州活动,需要太守的“路引”。

跨州的商贸活动,需要一年一办。

审核非常严格。

这些和官府的绩效挂钩,影响到县令、太守的升迁。

如此繁多的数据,全部涌入诸葛亮的脑海,他不禁怀疑。

这交州的县令,真的好当吗?

最让诸葛亮懵逼的,还是“商战”。

各大交州商会,为了抢占市场,可谓是各显神通。

身为县令,必须要了解这些“神通”,才不至于被耍。

龙编城每年都会将发生的案件,记录下来,然后发给各地的县令。

诸葛亮看过几篇,头皮发麻。

比如说:

王麻子进入龙编染坊工作,凭借一张小甜嘴,哄得染坊大师傅开怀大笑。

在一次次地观摩后,王麻子偷学了大师傅染布的手艺。

学会之后,他进谗言,让东家辞了这个大师傅,自己接了班。

大师傅不服,状告王麻子与东家。

官府该怎么判?

大汉律令,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判决,县令可以主观判决。

交州不同,有专门的《劳动律令》。

县令需要依《劳动律令》判决,一般都是以东家赔偿大师傅年工薪告终。

当然。

情况是多变的。

若是大师傅真的做错了步骤,导致东家损失惨重,判决又有所不同。

诸葛亮必须每一次判决,都需要根据“律令”。

也就是说,他必须熟悉全部的律令。

这是人干的事?

.. .... .......

诸葛亮差一点吐血!

商战的内容,也绝非这么简单。

比如还有“我不懂技术,就挖空你们染坊懂技术的人”诸如此类的衍生问题存在。

就算是朝廷的公卿大臣,都没有这样断案的本事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