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三国八岁守孝期,手下军骑脸输出 > 第14章 谁能管管这家伙!狂得没边了!

第14章 谁能管管这家伙!狂得没边了!

凡的勇气,以及绝对霸道的实力与战斗力。

这也是为什么孙绍在取得了辽东奇袭的胜利后,没有急着挥师北上攻打江东,或者进军中原的原因,他知道时机还未完全成熟。

他需要等待交州的新体制、新力量逐渐完善壮大,等到科技水平、经济实力、军事力量都积累到足以碾压一切旧势力的程度,那才是他重拳出击、全面与天下世家为敌的时刻!

因为他未来的敌人,将不仅仅是各路诸侯,更是隐藏在他们背后、掌控着社会命脉的整个天下世家大族!

回顾孙策当年入主江东后,也曾试图着手打压盘踞在江东的本地世家,例如吴郡的陆逊、陆绩所在的陆家,顾雍、顾劭所在的顾氏,还有吴郡张氏、吴郡朱氏等,这些都是江东极具影响力的大家族。

然而,孙策英年早逝,在他死后,这些原本被他打压的世家成员立刻被孙权提拔上来,成为了东吴政权的核心力量。

当然,平心而论,这些江东世家出身的人物,如陆逊、顾雍等人,他们也都是非常有才能的,在各自的领域为东吴政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惜的是,他们的崛起也导致了东吴政权内部权力的分散与制衡,使得孙权在很多时候无法乾纲独断,决策受到世家的掣肘。

与刘备、曹操这些能够牢牢掌握自身势力核心权力的枭雄相比,孙权这辈子,几乎都是在与江东世家的各种博弈与妥协中度过的,显得软绵绵的,缺乏真正的力量与决断。

这正是因为江东世家盘根错节,影响力太大了,对孙权的统治构成了太多的牵制。

孙绍绝不会让世家大族在他的交州为所欲为,威胁到他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他要建立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不受旧势力掣肘的全新政权。

因此,区区一个崔琰,在他看来,根本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他代表的旧思想,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

不过,这个崔琰倒也确实继承了其家族的狂傲本色,以及儒家士人的那份执拗与自负。

当他来到交州后,亲眼看到了交州在孙绍统治下所展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与繁荣景象,看到了这里与中原完全不同的社会风貌,他心中充满了巨大的震惊,但更多的却是痛心疾首与深深的忧虑!

他看到在交州,匠人、商人的社会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受到尊重,获得财富,甚至能够参与政治决策。

而在他所认可的儒家传统价值观中,士农工商,士人地位最高,农次之,而工、商则被视为末业,地位最低。

他认为,如果任由这种“颠倒阴阳”的趋势继续下去,交州必然会背离正道,走向自取灭亡的结局。

“在统治者看来,百姓只有保持贫穷,才更容易听从管束,才不会滋生事端,一旦百姓富有了,有了钱,有了闲暇,甚至有了知识,就会变得难以控制,天下危矣!”这或许是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担忧,也是世家大族普遍的认知。

显然,崔琰所代表的观点,与孙绍所推行的政策与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驰、不可调和的。

崔琰为此行做了很久很久的准备,他怀揣着为圣人、为士人讨公道的信念而来,所以,当他得知孙绍终于结束了漫长的海上旅程,顺利返回交州后,他便迫不及待地登门拜访,想要立刻与孙绍进行一番理论,纠正他错误的执政理念。

崔琰拜访孙绍这件事情,在当时的交州上层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毕竟崔琰代表的是中原最顶尖的士人阶层,他的到来本身就充满了象征意义,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位名士与年轻的交州牧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孙绍接见崔琰之前,随行的周不疑向孙绍提出了建议:“主公,这崔琰虽然只是文人,但他名声在外,背后又有清河崔氏这个庞然大物作为支撑,气势非凡,不如先晾他个半个时辰,挫挫他的锐气,杀杀他的威风,让他明白这里是交州,不是他可以随意指点江山的地方!”

“哈哈哈!”孙绍听到周不疑的建议后,突然放声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不屑与玩味,周不疑被笑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主公为何发笑。

孙绍笑着反问道:“周不疑啊周不疑,你说说看,这崔琰哪里来的什么威风?他所谓的威风,不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自己互相吹捧、给堆起来的吗?我孙绍可从来没有给他这个面子,更没打算给他这个威风!”

听到孙绍如此首白且狂傲的话语,周不疑忍不住弱弱地反驳了一句:“君侯,您说的虽然有道理,可您自己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您也是读书人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