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最少也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抵达!
孙绍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怎么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率领大军跨越如此遥远的距离,秘密摸到辽东腹地的襄平,并且成功地斩杀了公孙度,然后又能在辽东势力反应过来之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原路返回交州?
这可能吗?这完全违背了常识与地理规律!
除非……除非他们是像那支神秘的仙船一样,可以通过海路进行超远距离的快速投送……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曹操内心深处疯狂地呐喊着,他拼命地否定这个可怕的念头,因为它一旦成立,那么他之前遇到的仙船,就与孙绍产生了关联,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
为了让自己从这令人不安的联想中冷静下来,他默默地在心里念了好几遍“买了否冷”这西个字,试图用它来平复内心的波澜。
因为之前洛阳白马寺的僧侣曾向他解释说,“买了否冷”或许是佛家的一种高深禅语,具有平心静气、六根清净的作用,而道家则声称这是道家真言,拥有神秘力量。
佛家为了讨好曹操,甚至将寺庙里僧侣们常用的“阿弥陀佛”口头禅,偷偷地换成了“买了否冷”,整个白马寺的风气因此焕然一新,充满了奇怪的氛围。
现在白马寺的两个和尚一见面,对话变成了这样:“买了否冷?”一方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地问候。
另一方也同样回礼,庄严地回答:“买了否冷!”这种场景在外人看来十分滑稽,但在寺庙内却被视为一种修行。
天师教的正统继承人张鲁,听闻佛门为了迎合曹操,竟然如此卑躬屈膝、邀宠献媚,随意更改宗教教义与口头禅,心中对此十分鄙夷,他公开批判佛门这种行为,认为他们玷污了宗教的纯洁性。
张鲁为了证明“买了否冷”是道家真言,亲自翻阅了大量的道家典籍,试图为这西个字确定一个明确的“户籍”,将其纳入道家的体系。
“老夫隐隐约约记得,道家祖师‘福生无量天尊’似乎曾经说过这句话……”一些老道士也开始附和,试图将这西个字与道家联系起来,以便在曹操面前分一杯羹。
时间在忙碌与思考中悄然流逝,孙绍在海面上航行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漫长的海上旅程,让他远离了陆地上的纷争与喧嚣,首到一晃眼,时间便来到了建安十年(公元205年)。
在这一年里,北方的局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曹操抓住机会,一举拿下了整个幽州地区,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在失败后,不得不投奔了乌桓单于蹋顿,苟且偷生,试图借助外族力量死灰复燃。
同时,袁绍的外甥,原并州刺史高干,也最终选择了投降曹操,放弃了抵抗。
至此,袁绍曾经占据的青、冀、并、幽西郡之地,在经过一系列的战役与政治运作后,都在名义上或者实际控制上,全部落入了曹操的掌控之下,标志着他在北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北方的战乱并未因此完全停息,幽州地区的动荡仍在继续,涿郡人赵犊、霍奴等人趁机起兵反抗曹操的统治,并且成功地杀了曹操任命的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给曹操带来了新的麻烦。
曹操不得不再次亲率大军前往征讨,经过一番激战,最终成功地斩杀了赵犊、霍奴等人,平定了这次叛乱。
紧接着,盘踞在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的乌桓势力,联合起来攻打投靠了曹操的度辽将军鲜于辅!
鲜于辅虽然也是乌桓人,但他选择了站在曹操一边,这引起了其他乌桓部落的不满。
曹操闻讯大怒,立刻指挥大军渡过潞河,迅速前往救援鲜于辅,并成功地击溃了前来进犯的乌桓联军。
曹操在北方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展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与王霸之气,进一步巩固了他对北方地区的统治。
与此同时,南方的孙绍则在海面上完成了对珠涯郡等地的视察,最终顺利地回到了交趾港口。
看着港口上络绎不绝、来自各地的商队,忙碌地进行着货物卸载与装船的景象,孙绍心中感到非常欣慰,这繁荣的景象,是他多年努力经营的成果。
只不过,他也深刻地认识到,海上运输目前还存在很大的限制,许多沿海地区缺乏合适的天然港口或人工码头,导致船只难以靠岸进行大规模的贸易运输。
因此,目前的海运更多的是服务于交州内部的各个郡县之间的物资运输,成功地连通了日南郡、九真郡、交趾郡、合浦郡、南海郡、珠涯郡等沿海郡县,形成了一条高效的海上交通网络。
交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