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花屋湘军传奇 > 第102章 太后的底线

第102章 太后的底线

颐和园的夏,浓得化不开。\5·4^看/书? /最-新/章·节¨更¢新+快`昆明湖的水面亮得刺眼,反射着午后近乎凝固的炽热阳光,直晃得人头晕目眩。空气沉重得如同浸透了水,一丝风也无,岸边那些垂柳,平日里最是婀娜,此刻也蔫头耷脑,纹丝不动地悬着,绿得发乌的枝条沉沉垂向水面。雕梁画栋的长廊深处,宫人们屏息垂手,肃立在浓重的阴影里,汗水沿着鬓角悄悄滑落,洇湿了衣领,却无人敢动分毫。这座耗费巨资、专为“颐养冲和”而建的皇家园林,此刻却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像暴风雨来临前那短暂的、令人心胆俱裂的宁静。

乐寿堂那扇厚重的殿门紧闭着,将外面世界的闷热与光亮尽数隔绝。殿内光线幽暗,唯有几缕阳光艰难地穿过高窗上糊着的明黄窗纱,斜斜地投射下来,照亮了空气中无声浮动的微尘。空气里弥漫着龙涎香沉郁却有些滞涩的气息,混合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陈旧味道,那是权势与岁月共同发酵的气息。

光绪皇帝跪在冰凉的金砖地面上,距离那紫檀木雕凤纹宝座尚有数尺之遥。他穿着一身石青色的常服袍,在这幽暗里显得格外单薄。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的内衫,紧紧贴在背上,带来一阵阵湿冷的粘腻感。他低垂着头,视线死死盯着面前金砖上繁复的云纹图案,仿佛要将它们刻进眼底。每一次呼吸都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牵动着肩背细微地起伏。他甚至不敢抬眼去看那宝座的方向,只觉那方寸之地散发出的无形威压,如同千斤巨石,沉沉地压在他的脊梁上,令他喘不过气,几乎要匍匐下去。

“祖宗之法!”一个冰冷、带着金石摩擦般质感的女声陡然劈开了殿内的死寂,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的钢针,狠狠扎在光绪的心上,“历二百余年,乃我大清立国之根基,安邦定国之圭臬!岂容尔等妄动?!”

慈禧太后端坐于宝座之上,纹丝不动。她并未穿着朝服,一身深紫色团寿纹常服衬得她面色在幽暗中更显一种玉石的冷硬。手中捻动着一串翡翠念珠,动作缓慢而稳定,颗颗翠珠碰撞,发出极其细微的、规律的“嗒…嗒…”声,在这针落可闻的殿内,却显得格外惊心,如同催命的鼓点,一下下敲在光绪紧绷的神经上。她那锐利如鹰隼的目光穿透昏暗,牢牢钉在下方跪着的身影上,那目光里没有一丝属于母亲的温度,只有审视、愠怒,以及深不见底的掌控欲。

光绪的身体剧烈地抖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鞭子狠狠抽中。他下意识地想要辩解,嘴唇嗫嚅了几下,却只发出一点含糊的、不成调的气音,像被扼住了喉咙的幼鸟。喉结艰难地上下滚动,吞咽着那份巨大的恐惧和屈辱。

“康有为、梁启超……”太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切齿的恨意,“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悖书生!读了几天洋鬼子的歪书,便自以为得了济世良方?毫无根基,毫无历练,更无半分敬畏之心!任用此等轻浮孟浪之徒,行此等倒行逆施、祸乱朝纲之举!你是嫌这江山坐得太安稳了么?”那串念珠在她指间猛地一顿,发出“咔”的一声脆响,仿佛某种不祥的预兆。

光绪的头垂得更低了,额角一滴冷汗终于承受不住重负,“啪嗒”一声砸落在金砖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瞬间窜遍全身,四肢百骸都僵硬冰冷。康梁是他亲手拔擢的“新党”领袖,是他推行变法维新的股肱臂膀。,k,a-n_s\h!u.c·m?s\.*c·o*m`此刻太后的每一句斥责,每一个字眼,都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他的心上,更烙在他那本就摇摇欲坠的皇帝尊严之上。

“什么裁撤冗员?什么废八股兴学堂?什么设议院?”太后的声音如同冰雹,密集而沉重地砸落,“他们可曾想过,这裁撤的,都是朝廷的股肱!是跟随列祖列宗、随哀家一同从刀山血海里滚过来的老臣!这废掉的,是多少满洲勋贵子弟安身立命、光耀门楣的青云之路!这要设的议院,是要把列祖列宗披荆斩棘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那些只会摇唇鼓舌的汉人书生去指手画脚吗?嗯?!”

每一个反问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夯击着光绪的心防。他感到胸口一阵阵窒闷的疼痛,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带来一丝尖锐的刺痛,才勉强维持着跪姿没有瘫软下去。他知道,太后口中那些“老臣”、“勋贵”,正是盘踞在帝国肌体上最庞大、最顽固的既得利益集团,是他们变法图强路上最坚硬的礁石。康梁的急进策略,确实如利刃般直接捅向了这个马蜂窝。

“看看他们做的好事!”太后猛地一拍身旁的紫檀炕几,几上那只成窑五彩盖碗“哐啷”一声跳了起来,茶水泼洒出来,在深色的几面上蜿蜒流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