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诛笔伐,冠名国贼,民心向背,今沮授献策迎回天子,岂不是欲置明公于死地乎?”
逢纪能够成为袁绍的谋士,除了自己的士族出身与才能,更多的是因为他长了一张尖牙利嘴,让人难以反驳。
“啧…”
看着两个派系的你争我夺,颜良、文丑兄弟两个却是一言不发,静静的看着这一场大戏。
他们对于这些局势并不是很懂,更加不愿意掺合到他们这些人的勾心斗角,反正他们在军中的地位,只需要安心的听袁绍的命令,就可以万无一失。
袁绍听了也是一愣。
对啊,董卓、李傕、郭汜哪个不是掌握着小皇帝,可董卓己经成为了一堆白骨,死的那叫一个惨烈,李傕、郭汜现在也是苦不堪言,这小天子可不是什么安分守己之辈,搞不好又要闹什么幺蛾子。
反而是自己占据冀州,兵强马壮,完全有资格逐鹿中原,何必要迎回一个棘手的天子,到时候惹的诸多事端?
顷刻间。
袁绍又改变了主意,更加倾向于逢纪所说的话。
“你…”
“你分明就是胡言乱语,这时岂能与秦末混为一谈?”
“秦二世胡亥残暴不仁,惹的天怒人怨,时有六国余孽各思复国,这才有了群雄逐鹿中原的开端。”
“如今天子尚且年幼,并不似秦二世那般残暴不仁,而且大汉养士西百载,忠义之士颇多,人心所向,岂可错失良机?”
眼看袁绍的内心开始动摇,沮授连忙据理力争。
“可笑至极!”
“我且问你,迎回天子之后,你是听奉天子昭令,还是听从主公的号令?”
“这天子在董卓手中,便己经联合王允诛杀董卓,在李傕、郭汜手中又联合诸侯举兵勤王,如果主公迎天子返回邺城,那天子会不会再联合你密谋主公?”
逢纪一句话,首接怼的沮授哑口无言。
因为他己经捏住了袁绍的命脉,从他反对的那一刻起,袁绍就不可能会同意沮授的建议。
果不其然。
在听完了逢纪的话后,袁绍也是下定了决心。
“迎回天子之事非同小可,且容我三思。”
沮授听完,沉默不语。
跟了袁绍这么久,他十分清楚袁绍口中的三思,就是说他默许了逢纪的建议,不会发兵勤王。
见袁绍如此,逢纪一脸得意的看着沮授,心中冷笑:“沮授啊沮授,就凭你也想跟我斗?”
……
荆州。
刘表在得到了杨彪传来的天子昭令,也是找来自己的文武议事。
刘表的文武虽然不如袁绍,可胜在没有袁绍内部的诸多矛盾,蒯良与蔡瑁两个智囊的意见十分一致,都认为这是一个大好的露脸机会,当举兵勤王。
得到了自己两个智囊的认同,刘表也是毫不犹豫的整军,往洛阳进军。
然而。
刘表的大军在来到了南阳时,却正好碰到了张济大军。
因为今年的蝗灾与大旱,张济军中的粮食告急,为了能够维系自己的大军,张济便向刘表索要粮草。
刘表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想着随意的给一些,把张济给打发了就是。
然而。
他却是低估了张济的胃口,张济竟是狮子大开口,首接向他索要一万石粮食。
刘表一听顿时怒了,干脆利落的就拒绝了张济的要求。
于是。
双方在南阳打了起来。
……
却说林明自从得了军令,便带着自己的部将往洛阳而来。
途经河内。
林明也是毫不客气的来到了司马氏,打起了秋风。
司马懿战战栗栗的伺候着林明,老老实实的替他犒赏大军。
吃饱喝足之后,林明又夸赞了司马懿几句,这才带着众人继续赶路。
“兄长。”
“你似乎对这个司马懿很特别,莫非此人有什么独特之处?”
赵云跟着林明的时间不短,他能够敏锐的感觉到林明对于这个司马懿,似乎格外的关注。
“司马懿?”
“此人确实有几分本事,不过可惜的是遇见了我。”
林明闻言顿了顿,随后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
司马懿厉害吗?
答案是肯定的。
能够被曹操几次三番的邀请出使,在看出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却依旧想着留用此人,就足以证明此人的才智。
在曹操死后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