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便可毁之,最大化的限制蝗灾出现。”
“而且蝗虫尚未聚集成群前,亦是人间美味,乃是大补之物,有止咳平喘,止痒化疮之奇效。”
“至于说钱粮方面,河内司马氏连同河内士族,同样愿意出借十万石粮草,明公亦可发兵陈、鲁、颍川等地,取黄巾之粮,以养三军。”
“此外,明推断这一次的蝗灾波及甚广,明公可一面布告兖州,令全城官员百姓掘土除卵,一面上书天子,让天下各州效仿捕杀,防范于未然。”
林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让一众文武都听的目瞪口呆。
“子唯,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真的能够预防蝗灾的发生?”
“河内的士族真的愿意出借十万石粮草?莫非你早就预料到这一点,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曹操也有些懵。
按照林明这么一说,自己只需要按照他的计划,这蝗虫天灾根本就不足为惧。
“子唯,既然蝗灾会波及全天下,那为何要上书天子,让他们自己去应对蝗灾,岂不是对我们更加有利?”
既然林明己经有了应对之法,戏志才也就没有多想,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林明最后一句话上。
在戏志才看来,天下诸侯就是他们的敌人,那自己完全没有理由去帮助他们,等到来年蝗灾爆发,各地损失惨重,他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志才,眼界不妨放大一些。”
“当天下各地都在为蝗灾而苦恼,唯独我们独善其身,那他们会如何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到时候各地为了平息民愤,会不会有人将蝗灾的罪名怪到主公的头上呢?”
“再者,兖州是中原的腹地,一旦各地蝗灾爆发,兖州也会受到牵连。”
“反之,我们将预防之法上书给天子,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们都不能怪罪主公,同时明公的美名也将深入人心。”
“介时,天子亦知明公心系国家天下,简在帝心,来日西进勤王时,必有主公一席之地。”
说罢。
林明又看了一眼戏志才,眨眨眼道:“志才以为,明公上书天子之后,又有几人会信呢?”
“嘶!”
听完林明的一番言论,戏志才也是瞪大了眼睛,明白了林明的意思。
从一开始,
林明就没有想过要帮助其它诸侯预防蝗灾,因为林明算准了其他诸侯不会相信来年会出现蝗灾。
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为了取得天子的信赖,为他日举兵勤王,迎回天子做准备。
二是为了把自己立足于不败之地,收尽天下美名。
毕竟来年蝗灾爆发之后,治理得当那是听了曹操的预防之策,治理不当是不听曹操的预防之策。
如此一来,
全天下的百姓都会感激曹操,对当地的诸侯心生不满,从此为曹操披上了一层仁义的外衣。
想明白了这些之后,戏志才也是惊叹不己,最后朝着林明躬手一拜,苦笑道:
“子唯,我不如你多矣。”
“有时候真的很想把你的脑袋挖出来,看看你是怎么长的,为什么总能想到我们所想不到的东西。”
荀攸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可目光却始终盯着林明,心里早己经掀起了惊涛骇浪,这个林明着实可怕。
他能够洞悉戏志才全部的想法,甚至在一些事情上面想的比戏志才更周到一些,可林明的想法却是令他难以琢磨。
就好比这一次来说,他的想法是如何的奠定胜局,帮助曹操彻底的坐稳兖州,把吕布、陈宫之流给赶出去。
可林明却己经跳出了兖州的局势,开始布局谋划天下,甚至连天灾人祸都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用来对付天下诸侯的利剑。
“听子唯一席话,当真如拨云见日啊!”
曹操沉吟了许久,方才想明白了林明的策略,欣喜若狂。
当即。
曹操采纳了林明的意见,一面让人将林明的策略想法加以润色,连夜送往洛阳天子处。
一面让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领兵继续追击吕布。
足足商议了一个多时辰后,林明这才告别了曹操,来到了自己的临时住所。
“呵呵…”
“侯爷,小老儿在此恭候多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