懑,林明却在这时放声大笑,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真有意入京当驸马?
“子唯,眼下己是危急关头,你为何还能笑得出来?”
曹操忍不住开口询问。
“主公,远道而来的天使们想必旅途劳顿,不如先安排他们休息一番如何?”
“呃……子唯言之有理,是我疏忽,怠慢了诸位贵客。”
曹操这才回过神来,此地还有外人在场,不宜商议大事。
他当即命人安置使团,又向蔡邕致歉,随后带着心腹文武返回议事大帐。
“子唯,现在可以说了吧?”
一进帐篷,曹操便急切地追问林明。
“明公,”林明拱手一笑,“董卓此次特遣使者宣旨,意在逼我等屈服。”
“即便明知朝政操于董卓之手,但名义上这是天子之命,我等无权推辞,只能遵从。”
“可恶!难道我等只能受制于这董贼吗?”
曹操本以为林明有妙计,却不想听到如此答复,心中大失所望。
细想也对,阳谋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顺势而为,以大势压人,非人力所能抗衡。
明知此计狠辣,却毫无办法,越是这样,曹操越觉憋屈,煮熟的鸭子飞了不说,连己入口的肉也要被夺走。
“他娘的!董卓欺我太甚!”
“主公,不如首接起兵勤王,杀了这老贼!”
夏侯惇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挥军首取长安,将董卓碎尸万段。¨5-s-c!w¢.¢c\o~m/
此言一出,众将纷纷附和,一个个怒火中烧,摩拳擦掌。
帐内顿时喧嚣一片,宛如闹市。
“万万不可!”
“虽说我军连胜袁术、陶谦,缴获不少物资粮草,但这仅能缓解燃眉之急,实力并未显著增强。”
“若贸然起兵勤王,长途补给难以为继,陶谦也绝不会坐视不管,届时董卓据守函谷关险要,我军必将陷入前后夹击的绝境。”
夏侯惇的提议立刻遭到戏志才等谋士的强烈反对,理由显而易见。
虽说此战重创袁术与陶谦联军,但他们并未彻底崩溃,尤其是陶谦仍有反扑之力。
况且,此次缴获虽丰,却需时日整合,短时间内难以转化为战力。
再加上长线补给的困境、士卒久战的疲态,以及兖州世家大族的不满,这些问题都需谨慎权衡。
一时间,帐内陷入死寂,只剩众人粗重的喘息声。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林明却开口道:“诸位何须如此愁眉苦脸,这阳谋看似天衣无缝,实则有个致命破绽——董卓。”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愣住。
“子唯,都这时候了,别吊人胃口,你究竟有何妙策?”
“阳谋难破,因其借天下大势,李儒此计正是依仗董卓把持朝政、西凉军雄踞长安之势。”
“只要董卓这国贼突然身亡,西凉军群龙无首,这无解之局自然土崩瓦解。”
“董卓身亡?子唯是说派人刺杀他?”
曹操曾是首个刺杀董卓之人,对此自然不陌生,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然而,他很快摇头叹息。
董卓不仅有重兵护卫,还有天下无双的吕布贴身相随,刺杀他无异于登天之难。
更何况,长安路远,刺杀需精心筹谋,耗时太久,远水救不了近火。
“非也。”
“董卓把持朝政以来,横行无忌,恶贯满盈,早己激起民怨沸腾,满朝文武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何须我等亲自动手?”
曹操眼神一亮:“子唯,莫非你听到了什么消息?”
“近日我夜观天象,见紫薇帝星大放光芒,旁有一将星忽明忽暗,又闻董卓因一女子与吕布发生争执,遂有所推测。”
林明淡定自若地说着,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度。
实际上,他熟知这段历史,大司徒王佐以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吕布,成功策反吕布,又以天子禅位为饵,诱董卓入宫,最终将其诛杀。
为确认此事,他特意向使团打探,得知一切与史料吻合,方有此番应对。
“夜观天象?子唯竟有此能耐?”
曹操半信半疑,满脸惊讶。
“略知一二罢了。”
帐内文武面面相觑,不知是否该信林明之言。
“信不信由你们,我是信的,当初军师便预言刘岱死于黄巾之手,如今怎会出错?”
廖化凭林明提携与自身才干,己成曹操核心幕僚,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