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里还有我这主公否?都闭口,坐下!”
曹操怒喝震群,冷目如刃刺林明,杀气隐现。
“先生。”
“这便是你的谋略?”
“然!然此首步需与次步并行,献兵!”
“今己秋冬,某料短则一月,长则三月,攻冀州之青州黄巾必南侵兖州,届时使君可派兵收降,壮己身。·0+0¢暁_税-枉- _已_发-布_醉,歆-蟑.结~”
“而刘岱,必殞于黄巾之手。”
林明却泰然举杯,慢饮一口,胸有成谋。
“先生妙策!”
“好一借刀杀人之计,然先生何以断青州黄巾南下兖州?”
戏志才不愧郭嘉匹敌之才,瞬悟林明之意,惊叹不己。
张角起义败后,各州黄巾无首,分崩离析,渐被诸侯剿平。
中平五年,青州黄巾再兴,却败于泰山太守应劭。
据新讯,青州黄巾联徐州黄巾入冀州渤海郡,欲会黑山军张燕。
今应在冀州掠夺,何以南下兖州?
“志才知我曾为袁绍谋士,对青州黄巾知根知底,曾为其定详策。”
“今袁绍有田丰、沮授辅佐,又有公孙瓒北平虎视,区区黄巾焉能成事?”
我断定他们此番出征定然无功而返,一旦战败,南逃兖州将是他们唯一的生路,而刘岱身为兖州之主,必然率兵前往平乱。
刘岱若丧命于黄巾之乱,兖州必将陷入无主之境,而青州黄巾素来横行无忌,定会激起民愤滔天。
届时,使君将成为兖州万民的救世之光,那些豪门世族定会恳请使君出兵剿匪,兖州之地自然落入使君掌中。
此刻,大厅之内唯有林明的声音回荡,所有人都被他那滔滔不绝的分析与坚定的语气所慑服。
真乃旷世奇才!
曹操听完这番论述,宛如雷霆轰顶,满心震撼。
若要夺取兖州,唯一碍事的便是刘岱这位刺史。
林明巧借青州黄巾之力除掉刘岱,再挥军镇压黄巾,既能壮大自身,又能顺理成章取刘岱而代之,执掌兖州。
此计步步紧扣,深谋远虑,令人叹服不己。
而林明仅凭零散情报,便能洞悉未来局势,拟定如此完美的策略,其眼界、智谋与洞察力皆是顶尖之选。
曹操心想:“若欲成就霸业,此人不可或缺!”
他望向林明的眼神,瞬间燃起炽烈的光芒。
“以点窥全,见微知著!”
“此人仅凭片言只语,便能推演出天下大势,这般智慧与胸襟远胜于我,或许唯有文若可与之在谋略上一较高下。”
戏志才暗自推演一番,心中惊叹如潮水翻涌。
外人只看热闹,行家方知门道。
同为当世一流谋士,戏志才虽擅长行军布阵与临机应变,但在战略布局上亦有独到见解。
然而曹操向他问策时,他却未能洞悉这些,而林明却能逐一剖析,制定对策。
在这一点上,林明己然超越了他!
以戏志才之见,能在谋略上与林明匹敌的,唯有号称“王佐之才”的荀彧。
“主公。”
“林明之才胜我何止百倍,我愿将军师之位拱手让出!”
戏志才此言一出,厅内气氛顿时达到顶点。
此刻,就连性情最为火爆的夏侯惇也看出,林明绝非传言中那无能取巧之辈,而是真材实料、智谋超群的策士。
所有人的目光齐齐投向曹操与林明二人。
“今日得闻先生高论,恰似云开雾散,茅塞顿开!”
“请先生受我一礼。”
曹操先收敛热切的目光,正色向林明深深一揖,随即说道:
“我欲振兴汉室,扫除天下奸佞,然曹某空有壮志,力有未逮。”
“今先生胸怀太公、子房之智,曹操恳请先生助我一展宏图!”
曹操此言情真意切,将林明比作姜尚与张良,足见其器重之心。
“袁绍不费一兵一卒夺冀州,声威震天,我林明却因此被逐出袁营,名噪一时。”
“世人皆嘲我出身卑微,无才无能,不过天下笑柄,使君如今邀我相助,不怕世人非议吗?”
听林明自嘲之语,曹操面色一沉,心中暗生警惕。
他混迹官场多年,历经风浪,岂会不知林明此言看似自贬,实则在试探自己。
若他回应稍有不慎,林明恐不会甘心留下为其效力。
“袁绍出自名门,自幼傲慢,偏爱清流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