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主家的事,那是绝不能对外提的,可现在公子都不要他们了,难道,还不允许他们发泄发泄心中郁气?
两人你一言我一嘴,就说出了何明远进青宁观求指点的原因。
原来,这何明远当初拜师楚鸢被拒后,何教谕就又为他找了个老师。
这位老师,身份特殊。
他姓骆名岽,与何教谕早年有同窗之谊。
骆岽考中进士后还未来的及授官,便因亲族获罪,连累他也被夺去进士名分,不许做官,只能回了青宁山下的老家,守着家中田地,做了一个田舍郎。
何教谕了解他的学识,也知道他是无辜受累的,便想让儿子跟他读书,只不过并不是以师生的名分,而是以故友借住的名义,让他住到骆岽的家中。
何明远在骆岽家中一住就是五年,衣食住行,读书习文,全都由骆家人张罗,何教谕只需要将束脩交的足足。
骆岽有一个女儿名阿歆,比何明远小一岁。
两人朝夕相处,互生情愫。
何教谕顾忌骆岽的身份,连正经的拜师礼都没有行,又怎么肯让儿子娶骆岽的女儿。
何况,他这个女儿,还是个守望门寡的女儿。
阿歆有从小定下的娃娃亲,这也是何教谕放心儿子住到骆家的原因之一。
成亲前两个月,阿歆的未婚夫突然生病没了。
骆岽与亲家商议后,让女儿在自家为早亡的未婚夫守孝三年,然后另嫁。
就是这三年,何明远不管不顾的爱上了阿歆。
无论是何教谕,还是旁的什么人,谁给他提亲都不允。
去京城会试前,何明远与阿歆约定山盟海誓,一个非卿不娶,一个非君不嫁。
可这事不知怎么被何教谕知道了,他找到骆岽,将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一摆出来。
不管是何教谕还是骆岽,两人都坚决的否定了这门婚事。
骆岽找到媒人,快速给女儿说下了一门离家两百多里的亲事,趁何明远会试在京,将阿歆绑上了花轿。
谁知半路遇到暴风大雨。
花轿被刮歪,人刮得站不住脚,骨碌碌滚的到处都是。
等到风稍小些,却怎么也找不到新娘子了。
找来找去,有人稍远些的河边发现了新娘子的嫁衣上的披帛,大家一致认定,新娘子太瘦,被风刮到河里去了。
河水滔滔,早就将人卷到河底,再无生还可能!
骆家嫁女儿的喜庆还没落下,便得到了女儿的死讯。
骆岽后悔啊,后悔将女儿草草出嫁,竟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
何明远高中后,得了省亲假期,便一路往回赶,他先去了骆家,一为拜谢骆岽多年教导之恩,二为了与阿歆的婚事。
进门之后,他就看到了阿歆的牌位。
知道了阿歆的死因,何明远从骆家出来,就首接上了青宁山,进了青宁观,再也没有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