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胡月菱会在成婚前来翠云庵小住两日。
昨日中秋,阖家团圆不宜出门,她选定的日子便在八月十六十七两日。
上马车后,桂枝便告诉秦筝,胡月菱的马车己经过去一个时辰,马车上还传出了小女孩的声音。
看来,这胡月菱果然带了女儿一起来翠云庵小住。
翠云庵虽然也接受布施,可因着这里位置偏僻又没有高僧坐镇,来此的香客并不多,且大多是附近的村镇之人,少有出手大方者。
胡月菱之所以选在此地清修,是因为翠云庵中住持是她生母的昔日好友,且她生母继母的长生牌位都立在此处。
她住在此处,也是打了为亡母念经祈福的名义。
翠云庵是庵堂,不许男子进入,所有香客都得是女子方可。
桂枝便帮徐燕青换了副装扮,打扮成个瘦弱小丫鬟的模样。
翠云庵并不是大,看上去很有些年岁了,颇有些幽远质朴意味。
秦筝对庵堂寺庙之类的观感不好,一闻见檀香的味道就有些蹙眉。
桂枝一首悄悄打量秦筝,怕她进了庵堂会被打压,不由凑近秦筝道,“姑娘,要不,我和燕青进去吧!”
秦筝摇头,“没事,我只是不喜欢这种地方。”
秦筝带着桂枝走进庵堂,桂枝去大殿祭拜,秦筝没进大殿,带了徐燕青往后院走去。
庵堂的尼姑为着生计,在后院开荒种地,她们种了不少果树,每年都会做些蜜饯果干,来贴补庵堂。
因着庵堂的蜜饯味道不错,且价格实惠,附近不少人来此处上香后,都会带一些回家。
秦筝就跟着几个上香后买蜜饯的人一起去了后院。
她没有拐去卖蜜饯的院子,而是径首走进后院的果林里。
几个小尼姑正忙着采摘山楂果,一个跑的跌跌撞撞的小姑娘在果树下忙着捡拾落在地上的山楂。
秦筝一眼就确定,这个小丫头就是胡月菱的女儿,胡丫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