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开局面临亡国,皇帝他逆袭一统诸天 > 第534章

第534章

李彦道:“所以,你说他的本心是好的,只不过是被王宏伟父子骗了,罪不至死,是吗?”

“臣正是此意,臣认为之前在对抗魏国的时候,陛下采用一些非常手段来威慑人心,是情有可原的。^精?武?小.说′网! *哽′芯′醉+全*但现在已经不打仗了,大夏进入治世,百姓需要安定,陛下依靠百官治理天下,便需要采取宽容之策来治国。那种动不动就砍人脑袋的行为,会造成人心恐慌。”

杨茂侃侃而谈,言语之中充满了对江山社稷的担忧。

这一刻,他仿佛化身成了正义本身。

“人心恐慌之下,忠义之士,便会纷纷离去,小人会抓住机会,溜须拍马,趁机上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何谈陛下的富国富民呢?”

杨茂的话就差指着杨宁的鼻子骂了。

众所周知,杨宁一个小小的监察御史,靠当初站出来搞魏铭上位。

上位后,杨宁只干一件事:到处抓人。

如果一定要再给杨宁安排另一件事:到处抓人后,再用各种方法折磨这些人。

总之,杨宁是一个标准的酷吏。

而杨茂这种国子监出身的人,是最看不惯酷吏的。

但如果只觉得杨茂在嘲讽杨宁那就大错特错了。

刘义被快速处死这件事,对于相当一部分官员来说,和当初皇帝逼迫他们砍魏铭一样严重。

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铭那可是敌国皇子,掌握禁军大权,随时可能引起大乱呀?

怎么一个建业县的县令脑袋被剁了,就能跟魏铭案相提并论了?

首先,建业县属于京畿,也就是说,这个县本身就不是一般的县,从昨日刘义立刻就认出皇帝来看,这个县令他就不简单。/k\a/y?e¨-¨g\e`.·c+o+m`

他是随时会入宫陛见的。

其次,刘义是标准的新政派。

江宁隔壁的县,能放一个保守派去做县令吗?

显然不会。

为了全力支持银行、商业和土地三大新政,建业就算放一头猪,也不会放保守派。

那么问题来了,新政派现在借着新政,在地方上捞钱,而且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

这又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新政改制,并非只是用一些口头上拥护新政的官员,一切就都解决了的。

更说明,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借着新政的名义捞钱。

重点就在捞钱这件事上!

这件事的危害程度,与魏铭的危害程度,几乎不相上下,都有亡国之危。

以前的官僚捞钱方式,是贿赂、兼并土地。

现在的官僚捞钱的方式,是联合商人,掠夺资源以变现。_墈·书¨屋`晓,说?枉· ,已?发*布¨醉,薪¨蟑′劫-

以前的捞钱方式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上升通道堵塞,农民被锁在土地上,在吃饭的边缘挣扎,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李自成那种人。

现在的捞钱方式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人力被以最廉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固定在工厂、开采资源的场地,勉强靠吃两口饭活着。

生产力带来的经济红利,被吸食,国库和底层的口袋都会空。

所以才说,刘义这件事,与魏铭那件事的影响是一样大的。

可以说,绝大多数官员都在盯着皇帝对这件事的态度。

杨茂说那些话,表面上是针对小人,把自己说得多么考虑大局,实际上是不希望皇帝就官员在商业领域捞钱,给出太重的惩罚。

杨茂之所以敢硬刚,并非真的怕死,而是政治投机。

因为他知道,现在巨大部分官员,都对刘义之死有意见。

都不希望皇帝严惩刘义,都想用刘义是新政派,有政绩,来让皇帝妥协。

这牵涉到政治当中的一个专业概念:底线共识。

意思是,所有人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大家都不要破坏它。

例如宋朝不杀士大夫,就是宋朝的底线共识。

所以,这个问题,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杀人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贪污问题。

它的背后,是新政带来的巨大红利。

这是一场整个官僚之间的利益角逐,是政治底线共识的商讨。

如果李彦不遏制住这个口子,越改革,可能国家越穷,百姓越穷,贪官越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