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497章 《虚实相生,阴阳共舞》

第497章 《虚实相生,阴阳共舞》

《有冇嘅辩证》(粤语诗)

文\/树科

有噈多咗二横

冇噈冇得二横

有冇嘟喺同个老冇

噈睇睇太极图

阴阳两仪,黑白双色

你我同框,形态天地

噈睇睇天,睇睇地

我哋其中,大同人间

仲唔明?有冇意思……

《树科诗笺》2025.3.12.粤北韶城沙湖畔

《虚实相生,阴阳共舞》

—— 论《有冇嘅辩证》的哲学诗学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百花园中,树科的粤语诗《有冇嘅辩证》以独特的语言质地与深邃的哲学思辨脱颖而出。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突围:语言的在地性与哲学性?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保留古汉语元素最多的语种之一,其独特的声韵调系统与丰富的俚语词汇,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表达可能。《有冇嘅辩证》开篇即展现出粤语方言的独特魅力:“有噈多咗二横 \/ 冇噈冇得二横”,“噈” 字在粤语中意为 “就”,这种口语化的连接词使诗歌充满生活气息,同时又暗含机锋。诗人通过对 “有” 与 “无” 字形的拆解 ——“有” 字比 “无”(冇)字多出两横,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视觉符号,以文字游戏的形式开启辩证思考的大门。?

粤语的在地性特质在诗歌中得到充分彰显。不同于普通话诗歌的典雅庄重,粤语方言的俚俗鲜活赋予诗歌独特的生命力。¢v!7`x`s-w′.+c,o?m/“有冇嘟喺同个老冇” 一句中,“嘟”(都)的使用使诗歌更贴近粤语日常对话的语感,消解了哲学探讨可能带来的艰涩感。这种将方言俚语与哲学思辨相融合的创作手法,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桎梏,实现了语言的诗性突围。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在《有冇嘅辩证》中,粤语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承载哲学思考的精神家园。?

二、阴阳辩证的哲学图谱:从文字到宇宙的形而上思考?

诗歌第二节将笔触从文字符号转向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 —— 阴阳。“噈睇睇太极图 \/ 阴阳两仪,黑白双色”,太极图作为阴阳辩证的经典图示,其黑白双鱼相互环绕、交融的形态,完美诠释了 “有” 与 “无” 的对立统一。诗人通过这一意象的引入,将对 “有”“无” 字形的讨论升华为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思考。?

“你我同框,形态天地” 一句,巧妙地将个体存在与宇宙宏观秩序相联结。在太极图的阴阳流转中,“你” 与 “我” 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成为宇宙整体的一部分。这种思考与老子《道德经》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老子认为,“有” 与 “无” 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有冇嘅辩证》中,诗人通过对太极图的观照,将这种抽象的哲学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诗歌意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领悟到辩证思维的精妙。?

三、天人合一的诗学境界:从个体到大同的价值升华?

诗歌第三节将视角从哲学图示转向现实世界:“噈睇睇天,睇睇地 \/ 我哋其中,大同人间”。诗人从对 “有”“无” 辩证关系的思考,延伸到对人类存在状态的关注。“天” 与 “地” 象征着宇宙的宏观秩序,“我哋”(我们)则代表着个体存在。在天地之间,个体虽渺小,却与万物同构,共同构成 “大同人间”。?

这种 “天人合一” 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从庄子的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到张载的 “民胞物与”,都强调了人与自然、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在《有冇嘅辩证》中,诗人通过 “有冇” 的辩证思考,最终导向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怀。“仲唔明?有冇意思……” 以口语化的反问作结,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它既是对读者的诘问,也是对诗歌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