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421章 《粤语语境下的生命哲学》

第421章 《粤语语境下的生命哲学》

控生命?

诗的结尾,“嘻嘻嘻,佢识唔识哭笑??\/ 讲晒噈,究竟系边个揸咈?\/ 唔喺噈,你哋话晒事嘅啦……” 以一连串的诘问将诗歌推向高潮。“揸咈” 意为 “掌控”,诗人在此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哲学问题:谁在主宰生命?是科学规律,是命运之神,还是我们自己?

这种对生命主宰权的追问,在东西方哲学中都有深刻的探讨。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如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展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无奈。而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人的自由选择,萨特说:“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 在《生命嘅神曲》中,诗人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以一种戏谑又略带无奈的语气,将问题抛给读者,引发人们对生命自主性的思考。

诗中 “佢识唔识哭笑??” 一句,将情感作为衡量生命的重要标准。哭笑不仅是人类情感的外在表现,更是生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情感的生命,即使在物质上完美无缺,也不过是冰冷的机器。这让人想起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正是情感和欲望,赋予了生命丰富的内涵。

四、诗歌的解构与重构:对生命认知的颠覆与重建

《生命嘅神曲》通过方言的运用、意象的碰撞和哲学的诘问,完成了对传统生命认知的解构与重构。在解构层面,诗人打破了生命的神圣光环,将其置于市井与科学的双重语境下进行审视,揭示了生命在现实与理性中的复杂面貌。在重构层面,诗人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通过诗歌的形式,引导读者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种解构与重构的过程,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观点不谋而合。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权威和既定秩序的质疑,认为真理是多元的、相对的。在《生命嘅神曲》中,诗人没有试图建立一种绝对的生命观,而是通过诗歌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鼓励读者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从诗学角度看,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生命主题的深刻探讨,更在于其在语言和形式上的创新。方言的运用为诗歌带来了新的活力,科学与人文的交织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哲学诘问的融入提升了诗歌的思想深度。这种多维度的融合,使《生命嘅神曲》成为一首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的作品。

结语

树科的《生命嘅神曲》以粤语为媒介,在市井话语与科学哲思的碰撞中,对生命这一永恒命题进行了独特的诗学表达。诗歌通过方言的运用、意象的组合和哲学的诘问,完成了对传统生命认知的解构与重构,展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这首诗为方言诗歌的发展和生命主题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式。它提醒我们,生命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不断地追问和探索,而诗歌正是这种追问和探索的最佳载体之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