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起来,淮阳市的国家科创园区正式落地已经有四年多了,但是招商引资的效果并不好,相比于一次雪灾,这个问题明显要严重得多。!如^蚊,惘? !免`废/岳?独.
当初为了这个项目,淮阳市做出的牺牲非常大,不仅仅在重大项目投资和布局上选择了国家科创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且配套的城市建设和规划,也是以科创园为中心设计的方案,甚至连原本蒸蒸日上的批发集散中心也放弃了。
一旦这个项目迟迟都看不见效益,到时候不仅仅是淮阳市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为人所诟病,恐怕陈正清这个书记也要背负一个烂尾工程的责任。
这次陈正清从省里跑资金,并且再次在国家科创园区上面下重注,黎卫彬其实也不敢断定最后是个什么结果,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淮阳市肯定需要一个急剧增长的经济引擎,才能够抵消国家科创园区带来的经济损失。
对松和而言,这无疑是个好机会啊!
搞经济发展,其实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
陈正清在用国家科创园赌淮阳市的经济和自己的前途。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黎卫彬同样是在用松和的经济赌自己的前途。
想到这里。+w,e′i`q,u?x,s¨._n¢e?t+
黎卫彬更是有一种归心似箭的急迫感。
“老吴,车子再开快一点。”
“小潘,你打个电话给柳江,让他……”
说到这里,黎卫彬突然瞥了眼时间。
“让他下午3点钟到我的办公室一趟。”
吩咐完之后,黎卫彬这才继续陷入沉默中。
很快。
车子回到县委院子里后,黎卫彬下了车当即就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办公室里,片刻后,柳南陶瓷的柳江立马就推门而入。
“黎书记,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柳南陶瓷确实有这个需求。”
“但是当前公司的资金上面压力比较大,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余力专门去针对这个项目进行扩张。”
其实柳江也很疑惑,为什么黎卫彬会突然问及柳南陶瓷具体业务上的问题,这几年柳南陶瓷在工业用瓷的技术研发上面的确有很大的突破,仅仅是技术专利这一块,每年都在爆发式地增加。~晓.说·宅, ·庚`新+嶵\全-
而当年黎卫彬建议布局这一步的时候,就连柳江自己都没想到会有这种结果,不说别的方面,现在在陶瓷新材料的研发上,柳南陶瓷其实已经具备比较强的技术储备了。
去年他们甚至在技术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误打误撞生产出了可规模化生产的化工和复合型陶瓷材料。
比较令人惋惜的是,柳南陶瓷虽然现在全年的工业产值已经接近两个亿,但是作为一家地方所属的小型工业企业,在没有上市的情况下,想扩大生产和研发规模,难度极大,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压力。
这几年也就是黎卫彬主管经济,柳南陶瓷才有进一步扩大规模的可能,换作是以前,连技术转型的机会都不会有。
但是即使如此,松和县也没有太多的余力来支持柳南陶瓷的发展。
办公室里。
黎卫彬闻言也陷入了一阵沉思当中。
他之前在车上已经联系过王宪冬,淮阳市国家科创园区这一次极有可能会在投资落户的企业上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包括无息贷款、税收以及生产用地等方面。
其他的东西他们松和县拿不出手,但是搞工业,柳南陶瓷肯定可以。
不要说淮阳市了,就算是整个江南省,也没有第二家在工业陶瓷上存在技术储备的企业,柳南陶瓷可以说是唯一一家。
当年他让柳南陶瓷开展技术转型,这几年先后投入了两三个亿在这个方面,如果再不出成果也确实说不过去。
很多人认为松和县的经济牌主要在绿色产业和零售产业上面,其实黎卫彬心里很清楚,将来一旦完成规模化扩张,柳南陶瓷的潜力甚至会远超绿色产业。
松和县巴掌大的一块地盘。
将来要是突然蹦出来一家市值过百亿的工业企业,那种震撼必然是极大的。
“这样,老柳啊,你马上回去着手让人起草一份投资项目方案,后面的事情我来联系,你们做好这个工作就行,速度一定要快。”
虽然不是很理解黎卫彬的意思,但是柳江也不多问。
起草投资项目方案,这不是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