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蛹己经大了数倍,几乎每天都是翻倍的成长。
李攀每天不厌其烦的给虫蛹投喂沙虫,十几天的时间,虫蛹己经长到十几米体长。
这日,李攀又将一头沙虫丢在虫蛹面前,可是虫蛹却没有开口食用。
可以看到,虫蛹的虫壳内有东西在蠕动。
“它应该又要蜕壳了。”
李攀守着虫蛹,李智也记录着虫蛹蜕壳的过程。
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虫蛹再次蜕壳,整个身体白胖白胖的。
并且蜕壳后的虫蛹也不去吃李攀丢在它面前的沙虫,而是开始慢慢在石头滩上蠕动着,它的口器吸溜一下,一块拳头大的石块被它吸进去。
卡兹卡兹——
李攀听到清脆的咀嚼声,过了几分钟的时间,虫蛹的身上开始分泌出一股淡淡的香气。
见到这一幕,李攀大喜过望。
虫蛹终于不用自己投喂了,这段时间李攀的压力也不小。
开始的时候就只需要几块肉,然后一天一头沙虫,然后一天两头沙虫,再接着最近几天,每天都要六七头沙虫。
附近的沙虫都被李攀猎了个精光,如果再继续投喂下去,只怕李攀什么事都别做了。
不过他的投资还是值得的,这虫蛹终于开始自给自足。
并且它不止是吃沙子,也吃石头。
正在这时候,大壮、二胖、三炮,还有小美全都被生物素的香味吸引,跑到虫蛹的身边,用舌头舔舐虫蛹身上的生物素。
不过现在的虫蛹分泌出的生物素不多,还不够它们几个一口的。
并且虫蛹爬过的地方,生物素浸染过的地面,都会开始发生化学反应,土壤变得营养丰富。
虫蛹永远不知道疲倦与满足一样,白天吭哧吭哧,晚上继续吭哧吭哧。
第二天的时候,虫蛹的体形又大了将近一倍,并且它分泌出来的生物素也越来越多。
并且生物素散发出去,吸引来沙漠里的其他动物,开始的时候是小动物,偶尔也会有远道而来的大型动物。
不过大型动物过来,都会成为李攀一家的盘中餐。
李攀一家则开始了日常狩猎,不过李攀打算继续一个人出去探索。
去年李攀己经探索过绿洲、洼地,以及河流上游,这次李攀顺着河流向下游探索。
在向下游探索了几十公里后,河流汇聚进了一条大江之中。
这条大江波涛汹涌,让李攀想到了黄河。
不过这个河流交融处的水流虽然湍急,却不显浑浊,水质相当清澈。
这说明大江的上游土质并不是沙土。
黄河的水质之所以浑浊,就是因为上游都是黄土,再加上植被稀疏,导致黄河水土流失严重。
在李攀穿越前的那几年,国家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在黄河沿岸进行了植树造林,极大的改善了水土流失以及黄河水质。
李攀往大江上游走了十几公里,便看到如荫绿野,那是看不到尽头的树林,大江便是从树林里穿过,而且是由一条条小河汇聚,最终形成奔流的大江。
“阿智,这里距离飞船多远?”
“根据我的计算,首线距离是150公里左右。”李智说道。
150公里吗?还真不算近,李攀心里盘算着。
而且他们中途过来的话,必然会遇到几头沙虫,路上消耗的时间也不短。
好消息是,他们所在的沙漠区域,己经是沙漠的边缘。
可是150公里依然是一段不短的路程,至少相对于一次狩猎,150公里的路途,对大壮它们极其不友好。
李攀刚靠近森林,就感觉到了这里的湿度非常高,皮肤上己经凝结了一层水珠。
湿度越高,食物链就越是活跃,也意味着动物的密度越高。
就像是后世的亚马逊雨林,动物的密度大的惊人,每平方公里都有数万个物种厮杀生存。
如果一个人毫无防备的踏入亚马逊雨林,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食物链中的一环,而且是食物链的底部。
就在这时候,李攀感觉到许多动物的磁场,它们都在注视着即将踏入树林的李攀。
只要李攀进入它们的攻击范围,它们就将发动致命攻击。
李攀周身悬浮起一枚枚刀片,做好了防备。
即便是他也感觉这片树林有些夸张,从磁场反馈回来的信息,他就感觉到树林的边缘有十几种想要弄死他的生物。
当李攀往前踏出一步的瞬间,一条粘稠的舌头朝着他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