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时间,陈林加班加点的最后一页手稿写完,窗外的天空己经泛起鱼肚白。
陈林揉了揉酸胀的眼睛,长舒一口气。
《沉默的大多数》——这部完全由他原创的中篇小说,终于完成了。
仔细修改了几处细节,陈林将手稿装进文件袋,匆匆赶往人民文学出版社。
清晨的京城笼罩在薄雾中,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早点摊冒出腾腾热气。
推开出版社的门,迎面就看到周芳芳小跑着过来,脸上写满惊喜道:“陈林!你那篇《沉默的大多数》写得太好了!王主编看完前一万五千字就拍板通过了,就等着你的后续稿子呢!”
陈林晃了晃手中的文件袋说道:“不辱使命,这几天加班加点,总算完成了。”
周芳芳瞪大眼睛的惊呼道:“这么快?走走走,我带你去找主编!”
她接过文件袋,小心翼翼地抱在胸前,像是捧着什么珍宝。
穿过忙碌的编辑部走廊,陈林注意到不少编辑都在偷偷打量他,窃窃私语声不断。
显然,严宏光掀起的风波己经传遍了整个出版圈。
王萌的办公室门半掩着,周芳芳轻轻敲了敲道:“主编,陈林来了。”
“快进来!”里面传来王萌急切的声音。
推门而入,只见王萌正戴着老花镜审阅稿件,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稿纸。
见陈林进来,他连忙摘下眼镜,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说道:“小陈啊,你那篇新小说写得很不错,后续要抓紧……”
周芳芳忍不住插话道:“主编,陈林己经全部写完了,这是完整手稿。”
王萌一愣,随即迫不及待地接过厚厚一沓手稿:“我看看。”
接下来的三个半小时,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翻页声。
王萌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时而皱眉,时而微笑,完全忘记了时间流逝。
陈林也不着急,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百年孤独》,安静地坐在一旁阅读。
“哎呀!”王萌突然拍了下额头,这才发现陈林正在看书,连忙说道:“不好意思小陈,让你等这么久。”
陈林合上书,笑着摇头道:“没事的王主编,稿子有什么问题吗?需要修改吗?”
王萌摘下眼镜,揉了揉发红的眼睛说道:“整体非常出色。你用白描手法展现时代氛围,通过日常对话刻画人物复杂性,这种写法很见功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有些细节还需要打磨,比如第三章那段对话可以再精简些,结尾部分也可以再强化一下。这两天我再仔细看一遍,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听到这番评价,陈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这是他第一次完全依靠自己创作的小说,能得到王萌的认可,比任何奖项都让他欣慰。
谈完稿子的事,王萌的表情突然严肃起来,开口问道:“下午作协的审查,你准备得怎么样?”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几天我都在写小说,根本没准备。”陈林脸色平静地说道。
王萌深深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道:“下午我陪你一起去。到时候你尽管按自己的想法写,放平心态,有什么问题,还有我在。”
这句话像一块温暖的炭火,驱散了陈林心中最后一丝寒意。他郑重地向王萌道谢,眼眶有些发热。
离开出版社时己近中午,周芳芳追出来,塞给陈林一个牛皮纸袋说道:“主编让我给你的,说是下午可能用得上的资料。”
陈林打开一看,里面是几份剪报和手写笔记,全是关于严宏光过往文学评论的分析,甚至标注了他的思维惯性和逻辑漏洞。
最后一页还列出了可能出现的刁难问题及应对建议。这份资料之详尽,显然花费了不少心血。
周芳芳小声说道:“主编昨晚熬到凌晨三点整理的,他真的很看重你。”
陈林喉头发紧,默默将资料收好。此刻任何感谢的话都显得苍白,他只能暗下决心,绝不辜负这份信任。
下午两点,作协大楼前人头攒动。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数十名记者和文学爱好者聚集在门口,长枪短炮对准了即将到来的“审查会”。
陈林和王萌一出现,就被记者围了起来。
“陈林同学,请问你对抄袭指控有何回应?”
“有传言称你的作品是代笔,这是真的吗?”
“今天如果无法通过审查,你会退出作协吗?”
问题如雨点般砸来。陈林面色平静,一言不发地跟着王萌往里走。
就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