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115章 群相制

第115章 群相制

刘伯温的能力自不用提,虽然没有民间传的那么神乎其神,但也是一时之选。/搜,嗖`小`税+徃? ?首^发/

仅仅是鄱阳湖之战,就足以让他史上留名。

操守方面也没有问题,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嫉恶如仇同情底层百姓,元朝时候就敢于打击地方豪强势力,为百姓伸张正义。

洪武元年,敢无视李善长的威胁,强杀了违法乱纪的李彬。

但他又很懂分寸,不会盲目的搞扩大化。

对李善长也足够尊重,不用担心他将李善长拖下水。

越想朱元璋就越觉得,这个人选不错。

不禁笑着对朱标说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人选这不就来了吗。”

朱标也笑道:“刘中丞确实适合此事,就是不知道气候变迁的事情他查的如何了。”

朱元璋肯定的道:“如果咱没有猜错,他这次求见,就是为了此事。”

说到这里,就转头对内侍道:

“宣。”

不一会儿,刘伯温就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进入大殿,见过礼后回道:

“陛下,您让臣查的气候变化记录,已经有了结果。”

朱元璋先是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然后关切的问道:

“结果如何?”

这倒不是装的,尽管很相信马钰的话,可这么大的事情他还是希望拿到更确凿的证据。

刘伯温表情凝重:“臣带人翻阅了所有能查到的史书、地方志、族谱、文人随笔。”

“将其中能证明气候变化的记录摘抄汇总,发现确如徐国公所言。”

“天地间存在着一个温寒变,以八百年为一个周期。”

说着,他拿起那本书说道:“这是摘抄的所有记录。”

又拿起另一摞厚厚的纸说道:“这是根据徐国公所说的坐标系,画出的曲线图。”

“请陛下观之。”

内侍早就被驱赶了出去,所以就由朱标上前,将书和纸转给朱元璋。

朱元璋先是翻了翻那本书,里面全是关于天气、农作物、动植物的相关信息。

哪条信息摘抄自哪本书,也全部标注的一清二楚。

见此,他就更加相信了信息的真实性。

然后放下书,将那张纸展开。

纸有五尺长,两尺宽。

上面画着一个巨大的坐标系,还有一条表示温度变化的曲线。

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用蝇头小字标注了大致的时间。

比如西周武王元年,比如北宋建隆三年。

刘伯温再次介绍道:“我们能查到的最早关于气候的记录,是商朝时期。”

“所以曲线是从殷商时期开始,一直到洪武元年结束。”

“洪武元年之后,则是臣等根据规律进行的推演。”

朱元璋直接将目光放在了洪武元年,发现正好处在一条下降的曲线上面。

好消息是,此时还处在温暖期。

坏消息是,气温正急剧变冷。

刘伯温的声音再次传来:“这一次的温暖期大约从南宋末年开始。”

“按照正常规律来算,现在应当正处在气温最高的时期。”

“但根据现有动植物分布,以及对河套、陕北高原的降雨观察,气温正在降低。”

“经过推演可得知,百年后天下将进入寒冷期……”

“如果真如推演发展,这一次温暖期只有三百年。”

“温寒变八百年为一个周期,这就意味着,百年后天下将进入一个长达五百年的寒冷期。”

“与徐国公的推断几乎一致。”

即便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此事被证实,朱元璋的心情依然非常沉重。

“长达五百年的寒冷期,天不助我大明啊。”

刘伯温的心情也异常沉重,寒冷期有多可怕,对比一下东汉中晚期就知道了。

关键,这次寒冷期将长达五百年,比东汉中晚期还要惨烈不知道多少倍。

朱标却反驳道:“爹此言差矣。”

朱元璋好奇的道:“哦,你有何高见?”

刘伯温也向他看来。

朱标说道:“寒冷期虽然很可怕,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两宋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期,他们不一样很好的撑过来了?”

“他们不知道温寒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