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春说道:“我不懂那么多大道理,但我就知道,蒲寿庚一个胡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大明没道理做不到。”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可是蒲寿庚最后背叛了啊。”常遇春顿时明白他在顾虑什么了,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事实上他也不想回答这样的问题,可气氛都烘托到这了,他不回答也不行。思索良久才开口说道:“马钰曾经说过安史之乱。”“很多人都认为,安禄山是胡人,所以才会叛乱。”“但马钰却认为,安禄山叛变和他是什么人没有关系。”“天下精锐半数都掌握在他手里,就算换一个汉人在他的位置上,依然会叛乱。”“蒲寿庚的事情其实也差不多。”“南宋将东南海防交给一个人负责,又缺乏对其的制约手段。”“蒲氏背叛几乎是必然。”“大明只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可以了。”“将水师分成好几支,大家互不统属,统兵将领的家眷都在京中为质。”“如此种种措施下来,可保水师忠诚。”听完他的分析,朱元璋含笑道:“分析的如此透彻,还引经据典,咱真的要对伯仁刮目相看了。”事实上,这个道理他岂能不知。只是主动与外界交流,还要组建并外派庞大的水师,维护海路安全。有违他对事物的认知,所以需要别人的肯定。常遇春的话,作用甚至还要超过了徐达、李善长等人。至于原因……连常遇春这样的猛将都知道的事情,大概率就是正确答案。所以,组建水师主动向外,是正确的选择。水师这样的东西都弄了,那么西域战略就更不用提了。不为别的,仅仅是钳制草原,就足以让大明将其作为主要战略了。既然大明要主动向外了,那么再严格管控孙子兵法就没有意义了。不,这么做反而会破坏大明的战略计划。你总不能指望一群没有大局观的人,去执行这些任务吧。所以……放开吧。之后他就让人去大善殿,将武经总要、春秋和孙子兵法三部书取了过来。特别是孙子兵法,他郑重的交到常遇春手里:“这是咱亲手抄录的,并书写了心得见解,你要好生研读。”常遇春小心接过:“上位放心,我老常绝不让您失望。”马钰也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此事。当他得知了朱元璋的决定,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这一年多的课,没有白上啊。而且他还顺便从常遇春嘴里,知道了蒲氏的事情。心中顿时有了一个主意。(本章完)算是一次比较安稳的小试探。常遇春也没有多想,只是说道:“上位那里我肯定会讨教的。”“但你小子也别给我偷懒,我就不信你一点都不懂,别给我藏着掖着的。”马钰失笑道:“行行行,您都不怕被带沟里去,我怕什么。”——第二天常遇春就入宫找到朱元璋,当场道明来意。朱元璋听说他想要书非常惊讶,笑道:“你不是最讨厌读书吗,怎么转性子了?”常遇春也没有隐瞒,就将昨日的马钰说的话转述了一遍。听过之后朱元璋皱眉问道:“马钰真的如此盛赞孙子兵法?”常遇春说道:“我还能骗您不成,马钰说了,孙子兵法就是从将领迈向统帅的教材。”“您是知道我的,打了一辈子的糊涂账。”“我也不求能成为天德那样的统帅,至少知道该不该打,怎么打就行了。”朱元璋笑道:“你这就是谦虚了,你离帅才就差了一个鲁莽。”常遇春顺着他的话说道:“我就是凭感觉,觉得可以打就去打了。”“但你们觉得不能打,然后我就变成鲁莽了。”“若是我不凭感觉,能分析出局势,不就不鲁莽了吗。”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都会绕着弯反驳咱了,真是让咱刮目相看啊。”“看来这次中风,对你来说倒也不全是坏事。”常遇春笑道:“没事儿就跑去听马钰给常升他们讲课,尤其是历史课,真的是让人获益匪浅。”“当年我要是有这见识,也不会吃那么多亏。”朱元璋说道:“现在认识到也不晚啊。”“马钰那小子嘴巴很严,但偶尔也会吐露一点内心想法。”“根据他暴露出来的一星半点计划,是想让大明开创远迈汉唐的功业。”“真要是按照他的计划走,这仗还有的打,你们的本事越强咱就越放心啊。”常遇春眼睛一亮,连忙问道:“上位,马钰是怎么计划的,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