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道:“何解?”
马钰解释道:“天不可能亲自管理众生,就需要一个人代替祂行使天道。”
“于是就有了君主,这就是天赋君权。”
“所以君主管理众生的权力,来源于上天。”
“要管理众生,自然就要制定礼法制度。”
“就以赋税为例,之前我们说过,赋税的本质是财富再分配。”
“可是问题来了,朝廷凭什么征收赋税?”
“老子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都有私心,每个人的天赋都有差异,所以财富必然会向少数人手中流动。”
“总有一天,少数人手中的财富,会超过大多数人所拥有的财富。”
“到时候没有财富的人就只能饿死。”
“但天怎么可能会看着百姓饿死呢?所以就赋予了公权二次分配财富的权力。”
“损有余,就是问有钱人征收赋税。”
“补不足,就是用赋税来救济穷人。”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代天行道。”
听到这里,朱元璋既惊讶又高兴。
他怎么都没想到,马钰竟然会从这个角度,来解释老子的‘天之道’。
简直是天才啊。
关键,老子是公认的圣贤。
即便是儒家独大的时代,他的地位依然没有受到影响,他的思想依然被认可。
可以说,马钰直接用老子的思想,来为君权和礼法做背书。3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a<
这比原创思想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同。
以至于他都忘了两人间的隔阂,大笑道:
“好好好,这个诠释实在太好了,咱非常喜欢。”
马皇后和朱标也是大喜,这个解释出乎意料,但又合情合理。
朱标更是说道:“之前表弟说,公权和民权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
“新思想既保证了公权力,又进一步发展了民权。”
“可谓是巨大的进步。”
马皇后亦颔首道:“是啊,代天行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只有皇帝才能制定礼法,保护百姓的利益。”
“百姓也只有拥护君主,才能让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
“钰儿的新思想,让两者进一步的结合在一起,实在太完美了。”
朱元璋也连连点头,这也是他心中所想啊。
马钰笑而不语。
公权和民权是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
在现阶段,皇权确实代表了公权力,然而能代表公权力的并非只有皇权。
这就是马钰埋下的伏笔。
还有另外一个更加致命的伏笔,就是天赋人权。
一旦人权意识觉醒,有些事情就会失去控制。
原本的世界,在大明开历史倒车的情况下,明末都发展出了虚君思想。
这一世有了他的插手,提前搞出了天赋人权概念。
虽然无法预料未来会发生什么,但可以合理推测一二。
虚君思想必然会出现,甚至会更进一步。
到时候就算依然会保留君主制,但彼时的君主,也必然不同于现在的皇帝了。
这就是马钰在新思想体系内,留下的两个伏笔。
不过这个伏笔短时间是不会爆发的。
毕竟事物不是一蹴而就的,思想的发展需要时间去酝酿。
而且还需要物资方面的支撑,否则任何思想都是空中楼阁。
现在的生产力,显然是不足以支撑过于先进的思想的。
根据马钰的估测,大明现在就开始发展生产力,那么一两年百后物资方面应该就足以支撑更先进思想了。
只是那会儿他骨头都凉了,也看不到了。
不过无所谓,种子已经埋下,未来……
相信后人。
接着马钰又将墨家、儒家等学说,关于天赋君权的思想都讲了一遍,并表示这些东西都会融入新思想中去。
“新思想并不会与先贤思想进行割裂,是在继承他们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再发展得来的。”
“即便是心学和理学的优点,也一样会吸收进来。”
“可以说,与其说新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改造。”
“不如说是对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