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68章 墨子论天命

第68章 墨子论天命

“正所谓:百工从事,皆有所法度。”

“就好比,渴了就要喝水,饿了就要吃饭,否则就会死。”

“这就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改变。”

“既然万事万物都有法,那么治国需要用什么样的法度?”

“这里他用了排除法。ˉ|新?完ˉ)a本31神#站e′ !无+错?内?+容)”

“墨子认为,父母之法、师徒之法、君臣之法,都不能做到完全的仁,所以不适合用来治国。”

“在排除了所有不可能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天才具备完全的仁。”

“所以天才是治国之法的来源。”

朱标忍不住插话道:“墨家和道家的关系应该不太融洽吧。”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你墨家说天具备完全的仁,那不是打脸吗。

马钰笑道:“是的,相当的不融洽。不过也还算可以吧,毕竟两家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都鄙视儒家。”

朱标心下不禁莞尔,不知不觉间,诸子思想的神性光辉,也在他内心渐渐的消失。

这不是说他不尊重诸子思想,只是他开始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一切。

而且现在的他,对有血有肉的诸子更加的感兴趣。

迫切的想要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思想。

马钰接着说道:“墨子还论证了,为何天具备完全的仁。”

“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

也就是天无私的覆盖了所有,孕育万物却从不自我夸耀,天的光辉长久存在不消失。

之后墨子又论证了,天希望万物互利互爱,不喜欢互相杀戮。

“总之,通过层层推演,最终墨子得出一个结论。”

“治理国家需要法,法来源于天,天行仁道,不仁就会毁灭。”

“君主施行仁政治国,就可以获得天的庇佑拥有天命。”

“这就是墨家的君权天授观念。”

马皇后微微颔首道:“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倒是与此异曲同工。”

马钰说道:“董仲舒确实是大才,但他的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前人思想上进行的拓展罢了。”

“虽然我们无法证明,他的天人感应学说,是否借鉴过墨子的相关思想。”

“但其与墨子相关思想雷同,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董仲舒的天赋君权,也是因为有仁德而得天命,当了皇帝之后你要推行仁政。

如果不行仁政,苍天就会降下惩罚,各种天象、灾祸等等,都是苍天示警。

如果你还不行仁政,那天命就会转移到别家身上去。

是不是和墨子的论证很相似。

关键他还没有墨子论证的逻辑链条清晰。

只是,他恰好赶在了那个节骨眼上,讨好了汉武帝。

马钰自然不会无缘无故讲这个。

中国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态度是啥?

敬而远之,逢神便拜。

别管是邪神还是正神,拜一拜又咋了,礼多人(神)不怪吗。

虽然马皇后他们嘴上不承认儒家可以论证君权,但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他们心中难免会犯嘀咕。

马钰就是要通过墨子来告诉他们,君权天授不是儒家提出来的。

就算不用儒家这套逻辑,照样有别的办法可以论证。

只有把这一层顾虑打破,他们才敢真正的针对儒家。

但仅凭这些还不够。

指出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

如果不能拿出比当前更加可行的方案,朱元璋就算再愤怒,最多就是杀一批人,最后还是得妥协。

而现在马钰要做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思路。

于是他接着说道:

“墨家包括董仲舒,也都只是论证天赋君权的正确性。”

“他们的思想前提是,君权是天赋予的。”

“可是现在的儒家,试图用自己替代天,赋予皇权合法性。”

“宋朝以前的儒家,是没有也不敢有这种想法的。”

“虽然汉武帝提出独尊儒术,但他的目的只是用儒学来取代黄老之学,实现思想政策上的转轨。”

“变无为为有为。”

“治国的时候,他依然是儒、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