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 第46章 分配端出问题(求月票)

第46章 分配端出问题(求月票)

“那就是,公田没有了,公室从哪里获得钱粮?”

朱标略微思索,说道:“问有田的人收税。”

马钰赞许的道:“是的,国君将公田分给了权贵,那权贵就有义务奉养国君。”

“权贵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拥有土地的百姓那里征收。”

“赋税因此而产生。”

“问题是,收税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拥有土地的权贵。”

“这也就意味着,晋国公室从此在财政上受制于权贵。”

“为后续六卿乱政,以及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q!i`s`h′e\n/x·s..!c,o_m·”

猜到了,朱标心下不禁有些高兴,然后问道:

“晋国公开承认土地私有,其他列国也纷纷效仿是吗?”

马钰点点头,说道:“列国国君就算不想效仿也不行。”

“有晋国这个先例在。”

“已经强大起来的采邑主,和控制着大量土地却有实无名的小贵族,开始谋求相应的政治地位。”

“列国国君如果不答应,下场大概率就是和鲁昭公一样,被驱逐出国境客死他乡。”

“而在这场大变革中,也确实是鲁国迈出了最关键的那一步。”

“晋国虽然在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化,但在理论上土地依然是国君所有,百姓只是获得了使用权。”

“用现在的话说,地契上写的还是国君的名字,耕种土地的人只是佃户。”

“但这就为收税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地契上写的是国君的名字,就没办法确定这块地具体是谁在耕种。”

“查不清楚这些数据,就没有办法收税。”

“针对这一点,鲁国率先做出了变革,首次将土地登记在个人的名下。”

“你叫什么名字,拥有多少亩地,地在哪里,是上田还是下田。”

“这些信息全部登记造册,成为收税的依据。”

“从此土地的拥有者,不再是国君,而是个人。”

“这个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初税亩。”

“如果说晋国的作爰田,吹响了私有制的号角。”

“那么鲁国的初税亩,就相当于是正式打开了私有化的大门。”

“这也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

“可以说,井田制的崩溃,是生产力进步和二次封建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了,本质上其实还是生产力进步导致的。”

“只是二次封建形成的采邑主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标都陷入了沉思。

之前,虽然他们知道恢复井田制已经不可能,但为什么不行,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今天听了马钰的分析才明白此事的内在规律。

井田制的崩溃,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而是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

就算周王室没有大权旁落,井田制也同样维系不下去,顶多就是多支撑几年罢了。

也难怪历史上几次恢复周礼的变革,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对于朱元璋个人来说,他还意外收获了另外一方面的信息。

那就是二次封建。只是可惜,马钰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讲解。

不过此事倒也先不着急,只要确定他懂这方面的知识就行。

等再过几年,皇子们都长大了,再找他询问也不迟。

眼下还是先把最基础的土地制度弄明白再说。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次出声问道:

“后来呢,井田制崩溃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马钰也歇的差不多了,就接着说道:

“随着井田制崩溃,私有制全面普及。”

“百姓真正获得了土地,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更多的土地被开垦出来,更多先进工具被发明,更多的粮食被产出,更多的人口被养活。”

“随着各国之间的荒野被开垦成良田,列国国土开始直接接壤。”

“这进一步激化了列国之间的战争。”

“乱世往往会造成人口锐减。”

“但春秋战国四百年战乱,人口总数不但没有降低,还倍数增长。”

“据史书记载推测,东周初期人口大约在七八百万。”

“可是到秦始皇一统天下,总人口超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