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马钰也早就料到了这一点,在门口悬挂了两条咸鱼。
这是以羊续悬鱼的典故,来表面自己的志向。
说白了,我不收礼。
但依然无法阻止那些人的热心,门口排队的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一直在增加。
这时,新任管家袁朗找到他建议,这样一直拒绝也不是办法。
况且以后你还要在朝堂立足的,不能一直这么孤立自己。
“礼可以不要,但可以将礼单和名帖留下。”
马钰毕竟是穿越者,不懂这些门道,此时听管家解释才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
其实大家过来送礼,倒也不能说就是要巴结讨好他。
而是一种认可的表示。
我们认可了你的存在,并对你表示出应有的敬意。
他将礼单和名帖留下,则表示你们的情谊我领了。只是大家君子之交淡如水,礼还是带回去吧。
如此大家里子面子都顾全了。
啧,古代人做事就是讲究啊。
此时想想,当初马八爷来者不拒,恐怕大家私底下不知道怎么嘲笑他呢。
之后的事情也果如袁朗所说。
那些送礼的人见他将礼单和名帖收下,也没有再磨蹭,带着礼品高高兴兴的就回去了。
门口的长队迅速缩小,没多久就消失了。
后续送礼的人依然会大包小包的过来,然后留下名帖和礼单,再带着大包小包返回。
让马钰再次感叹,果然啥事情都有套路啊。
不懂的人是真的抓瞎还丢人,懂了就觉得一切是那么简单。
袁朗的表现还不只是如此。
等晚上,马钰正在书房学习,他拿着厚厚一本册子过来。
上面记录着所有送礼人的信息。
他还按照地位高低,职务轻重,加入大明的早晚等,对这些人进行了分类。
与马皇后有直接关联的,更是被重点标注出来。
而且他只是将这些标出来,然后交给马钰观看,却没有指手画脚说该如何如何做。
只有马钰主动询问的时候,他才会稍稍说几句。
而且每次提过建议之后,都必然会加一句:
“这只是我的一点浅见,希望能给公子参考。”
这觉悟和情商,马钰都不禁暗赞,当个管家屈才了啊。
于是他就好奇的问道:“袁管家也是有才之人,就没有想过出仕?”
袁朗笑道:“出仕哪有给公子当管家有前途。”
马钰先是一愣,然后叹道:“袁管家真是个妙人,也是难得的明白人啊。”
袁朗是在拍马屁?不,他说的就是实打实的真话。
每个人擅长的点不一样,情商高能将一家管好,不代表就能治民,就能将一府一县治好。
而且,情商太高太喜欢权衡,当官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很容易就把自己给玩死了。
给达官显贵当管家,看起来身份卑微,然而宰相门前七品官。
外地的知府、县令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他还能借助主家的地位,照顾自己背后的家族,培养家族子弟。
都不需要干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只要他在那站着,家族就能跟着受益。
但聪明人和有才人,最不喜欢的就是屈居人下。
很多人明知不可为,也希望出仕做官。
袁朗却没有,他选择了当管家这条路。
正因为想通了这些,马钰才会说,袁朗是个妙人,也是个真正的聪明人。
难怪马皇后会让他来给自己当管家。
接着,马钰在袁朗的帮助下,一一了解了这份名单上的人。
做到了心中有数。
不光要了解谁来送礼,也要了解谁没来送。
这些人都是什么身份,平时的表现如何。
如果平时就比较正直,只与相熟的人往来,那他不送礼是正常的。
如果这个人经常与别人礼尚往来,这次却没有送东西,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比如,李善长和数十名‘吴王’时期的人,就毫无动静。
李善长是丞相,他不送礼还勉强能说得过去,可另外那些人不送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难怪他私下调动拱卫司这么敏感的事情,朱元璋都能忍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