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诡案速递 > 第11章 暗门阶梯

第11章 暗门阶梯

小雪刚刚被文山弄坏了心爱的玩具,此时情绪非常低落,面对林青澜的示好也不想搭理。

林青澜倒是很有耐心,小雪在咖啡厅里巡视,她就跟在后面。

我看了一眼,就先去给她做手冲咖啡,当我端着咖啡来到她桌前,小雪坐在旁边自顾自梳理毛发。

林青澜蹲在小雪旁边,转向我:“我看网上介绍,小雪是流浪猫?”

“曾经是。”我转身走向吧台,小雪抖抖毛跟我在我身后,“它现在一群爹,爹味很重。”

第二天早晨9点,我就来到b市文化馆。

我跟张老师说,今天还要工作一上午,张老师惊喜之余问我怎么这么有空,我说攒了些年假,与其出去旅行,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她自然又是一番感慨。

打开防燃资料箱,昨天录入的是80年代b市文化系统职工信息,今天则是开始录入90年代的信息。

录到1993年时,两位员工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位是馆长张建国,52岁时在办公室内因为心脏病而去世;另一位是徐鹤鸣,他是文化馆的摄影师,平时负责拍摄和冲印工作,在文化馆工作了20多年后,在张馆长病逝前一个月辞职了。

我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快速写上两人资料,之后继续录入工作。

老式挂钟的报时声涌入办公区,我拿着临时餐券跟张老师走向地下一层的食堂。

”小林啊,“她腾出右手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镜,“下午还在馆里不?”

我耸了耸肩膀上的双肩背,“不在啊张老师,下午我有事得回新城区。”

大厅里穿堂风带来食堂飘出的醋溜白菜味。

张老师抿起嘴角:“可惜了,新来的小林姑娘今天过来,她应聘的是展厅向导的志愿讲解。你下午要是在,还能认识一下。”

我记得这个岗位,主要职能是常设展的动线讲解,以及vr互动设备操作指导。

当时没有选择这个岗位是因为我不喜欢讲话,虽然不像盛东那么社恐,也做不到文山那样自来熟。

午餐我吃的是茄汁豆腐、尖椒土豆丝和米饭,这里食堂的大姐跟大学食堂打饭阿姨最大的区别就是,手不抖,所以两个菜如果不努力吃的话很有可能会剩下。

一番鲸吞后,在张老师“年轻真好”的感叹中,我把餐盘一扫而空,做到了真正的光盘行动。

跟张老师道别后,我擦着额角的细汗慢步走出了食堂,刚到一层,就听到走廊传来重物的拖拽声,三个搬运师傅正把裹着气泡膜和木板的巨幅画作挪向食堂西侧的地下仓库入口。

我赶紧让到一边,背靠墙壁,打算让过他们我再走。

三个师傅分前中后抬着画作,走到我身前时防护木板突然脱落,站在中间的师傅手一滑,眼看整个画就要失去平衡,撞在墙上。

我一把扶住侧面,右手抄底抬起底边,托住画框,陈年的油墨味很上头。

领头的中年汉子脖颈暴起青筋,憋出一句:小兄弟,谢了!

我笑说没啥,就跟着他们往西配楼搬去。

很快到了,我小心走下台阶,用脚顶住铁门,等前两位师傅调好了角度,听到“往左转,再转”的低吼后,我右肩抵住画框侧棱。

这画高度比门框也就低了10几厘米,不配合好还真进不了门。

感觉到木边框的雕花纹路硌着掌心,脚下错步腾挪,就感觉到周围虽然有灯光,但是依旧昏暗。

终于到了卸货地,和着三位师父喊着“1,2,3”的口号,分三次放手,虽然尽量轻手轻脚,但是画作落地后,依然扬起了灰尘。

环顾四周,差不多200平米的空间堆着待修补的屏风骨架,墙角青花瓷缸里插着卷成桶状的残破字画。

我注意到北墙铁艺置物架后隐约有道裂缝——褪成灰褐色的木门与墙体几乎同色,这里有个门,通到哪里呢?

几位师傅都跟我表达感谢,尤其是领头的中年大哥,我摆摆手说别客气,就往北墙溜达,假装好奇看看库房,把手机拿出来打开手电筒功能,从裂缝中照过去,隐约中看到台阶。

正要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