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到了午休时间,温书瑶看了看时间,就收拾好书本和提包离开。免费看书就搜:你阅读 niyuedu.com
我去清理桌面时,依旧是杯盏摆得整整齐齐,桌面擦得干干净净。
对咖啡馆来说,午餐和晚餐时间的生意最淡。
盛冬把手机递给我,屏幕上是一个公众号:浅茉的夏天。
这是个摄影公众号,首页放着几幅作品。
外滩旋转门、故宫红墙、晒太阳的流浪猫,还有逆光拍摄的人像,比较吸引我的是公众号头像,坍塌楼房的废墟中半埋的一朵花,黑白的照片更显质感。
主理人介绍页的照片上,这位带着黑框眼镜,微微驼背的女生让我想起了证物中那张合影,对,公众号的名字叫浅茉的夏天,她叫何浅茉。
看简介上说,她是b市一个艺术院校摄影系。
公众号首页上有置顶文案很有趣:每次按下快门都是在和世界交换秘密。
盛冬递来一个常温三明治,他吃着另一个,我们午餐经常用这个打发。
我和盛冬在饮食上高度一致,都不太讲究,吃饱就好,荤素不忌。
当然如果是每周三和周五我去旁边健身房跑步撸铁后,会犒劳自己一顿碳水大餐,比如一大碗油泼面配上份肉夹馍。
盛冬很快吃完,又拿出了那一副推牌,漫不经心地推了几下。
“小武,今晚我们还有个客人。";
没等我问,他就直截了当:”是何浅茉,我说咱们咖啡馆需要一组照片拍摄宣传照。”
“咱们本来也需要给寒武时光拍个照片,正好让她来代劳。”
我听了笑而不语,作为设计系的高材生,盛冬的摄影技术应该算科班出身,虽然他很少拍,但是水平一直在线。
看“浅茉的夏天”公众号上的展示作品,可能比起他的还有点欠缺。
为了调查案情,想到这个借口也是不容易。
不过既然他要用这种方式来验证推理,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我记得到公众号里有价目表,承接个人写真、工作室宣传照、场景艺术照,收费不高。
说心里话,我也很想知道8年前这件离奇案子的真相。
时间很快到了晚上八点五十,还剩两桌客人,都是晚上六点以后来的。
点单时我就跟客人友情提示过,我们打烊时间是晚上九点,因此我分别去两桌打了个招呼,都很爽快的离开。
盛冬说先别关招牌灯,仅仅挂上休息牌就好,跟昨天段明远来的时候分工一样,他主聊,我在吧台旁听,只不过沟通之前要先拍一组照片。
时间很快到了9点半,这是盛冬跟何浅茉约定的时间。
我坐在吧台内,汝窑咖啡杯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咖啡机把手上的倒影。
盛冬正在电话里给何浅茉指路,“光熙门地铁站c口出来左转,第三个路口,对,文学馆路......";
上次盛冬这么温柔说话,还是跟乐橙。
他的手指摩挲着马克杯的把手,“是的,寒武时光,就是这里。”
“我到了”,随着门铃一响,一位穿着灰绿色夹克衫的女士走了进来。
推开门的一霎那,她扫视了咖啡馆内后,摸了摸鼻梁上的黑框眼镜,走了进来。
盛冬站起向她打招呼,何浅茉缩了缩脖子,把相机包往肩头提了提,也回应了一句。
跟当年的合影照片相比,五官变化不大,只是胖了一些,眼睛不像当年那么失神,也许是经常练习摄影,习惯对焦了。
靠近吧台有一组卡座,她整个人几乎陷在了座位里,盛冬简单自我介绍和说了拍摄需求后,问何浅茉想喝点什么?
她回应道:“不需要,我带了,谢谢。”说罢拿出了半瓶矿泉水,自顾自喝了起来。
何浅茉的声音像被雨淋湿的报纸,柔柔的不很清晰,带着沙哑的尾音。
喝完水,她背着相机包,拿起矿泉水,在咖啡馆内走来走去,看布局确定取景点。
她来到吧台前,我猜她要走进来看看,就先一步走到外面。
何浅茉低着头从我身边走进吧台时,我的角度正好看到她的后颈上有一道月牙形的疤痕。
她拿出相机对准屋内的几个角落,这让夹克后背上的弧度更加明显,看来她有些微驼背。
我不是单反发烧友,勉强认得出她相机的牌子,性能参数实在对应不上。
在转换场景时,她都会用左手无名指敲击相机上的金属logo。
现在自由摄影师的竞争很激烈,从“浅茉的夏天”低廉的报价就可以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