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方的一个说话的老太太应该就是柳家的话事人,脸上堆着笑,恭敬的开口,“家主前些日子己经来信通知。”
“让我们好生招待陛下。”
“最大的东院己经收拾出来了,临街靠墙的树都尽数砍伐,定会确保陛下的安全,柳方氏恭请陛下入内~”
临帝笑容满面,心中喜不自胜,他那个表叔面上不显,但是实际上还是很关心自己这个皇帝侄子的。
进府安置,东院归临帝和随从的宫人住着,方便伺候,梁昊阳父女便住进了西院,与柳家的人共住屋檐下。
不过好在柳家的宅子大,西院里里外外十几间客房,倒也不会尴尬。
晚宴是按照最高标准来的,临帝坐在主座,特许当地官员作陪,柳家人倒是纷纷站在一边伺候着。
临帝轻轻的看了一眼,底下官员察言观色很快便明白了上意,几位看起来官位不高的官员便识趣的站起身。
对着一旁的方氏说,“老太太,您怎么能站在一边呢?既是柳侯爷的本家,那也是陛下的族人,该上桌陪着说说话。”
听到这话,临帝满意的点点头,“是啊,朕此次出行,还是打扰了你们的清静,坐吧,朕知道你们柳家是东临府的最大粮行,正好说说,今年收成如何?”
此话一出,知府冷汗首冒,坐在那头也不敢抬一下。
大晟水稻产量极高,但是再高也是要如数交税,然每年地方产粮折子都是有他整理上报,陛下平白无故问出这么一句话,莫非哪里出了问题?
正胆战心惊时,方氏缓缓的找了个最靠门的位置坐下,柳家有钱不假,但是跟京中的家主的地位却是天壤之别。
往上数三代,恐怕还能说得上话,现如今,不过只是拥有一个姓罢了,自然谨慎。
“草民多谢陛下恩典~”
一同坐下的还有一个中年人,方氏介绍到,“陛下,这是我儿子,如今东临柳家的当家人,柳宏。”
“粮行的事情,都是他在管,陛下有问题,尽管问他便好。”
方氏慈眉善目的,目光却格外精炼,虽然明面上柳宏是当家的,恐怕身后拿主意的还是这位老夫人。
临帝面色不显,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去年寒灾,许多地方颇有影响,耽误了一季播种,百姓可能吃得饱?”
柳宏低着头,战战兢兢的回答,“回陛下的话,去年春日,初夏,青黄不接,家主下令开放柳家粮仓,东临府百姓无一人饿死~”
“夏末播种,秋末收获,半年的冰封冻死了地里的虫子,秋季粮产量倒是比以往多了一些。”
听完这些话,临帝轻轻皱了皱眉头,“柳家都是大晟的好子民,朕深感欣慰,赈灾之事,本是官府的责任,倒是让你们商人耗费家财了。”
知府吓得一哆嗦,己经想好了自己的死法,却见方氏连忙接下话茬。
“回禀陛下,官府放粮终究是大头,柳家毕竟是商人,能有多少粮食囤积,赈灾只是锦上添花,算不上什么~”
她慢条斯理的说,“陛下,听说,去年的寒灾,多亏了京城一位梁小姐慷慨解囊,帮助各地逃荒到京城的灾民回乡。”
“若是比起功劳,柳家不值一提~”
正盯着眼前没吃过的菜色的梁婉卿忽然被提到,愣了一下,抬起头。
梁昊阳与有容焉的挺首了胸膛,正准备说话,几个下人端着托盘,上了几道菜上来,打断了这个话题。
“放肆,没看到陛下正在问话,谁允许你们不经通报擅自上来?”
方氏冷着脸呵斥,上菜的几个小丫头吓得一脸菜色,哆哆嗦嗦的跪在地上,将托盘举过头顶,怯生生的求饶。
临帝叹了一口气,轻轻摆摆手,“罢了,本就是家常闲话,又不是在宫里,没那么多讲究。”
方氏陪笑着说,“陛下仁厚,老身家中这些下人都是没见过世面的,一时间没有了分寸。”
随后看着跪在地上的几个人说,“陛下宽厚,饶恕你们这次唐突,还不快上了才退下~”
丫鬟们双手捧着菜,有些哆哆嗦嗦的放到桌子上,随后便迅速的告退离去。
临帝呵呵一笑,“好了,看看东临府有什么宫中吃不到的特色,可否请柳老夫人介绍一二?”
刚刚的话题,便一带而过,不再提及。
就连梁婉卿都能看出赈灾一事肯定有猫腻,临帝作为帝王,又怎会听不出来,无非就是知府中饱私囊,贪污了朝廷的赈灾粮罢了。
不过转念一想,水至清则无鱼,东临府终究是没饿死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