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主管施密特提出疑虑:\"博士,坦白说,三个月内完成全部测试几乎是不可能的。?0?4?7^0-w·h′l/y..~c!o-m¨\"
\"那就改变测试方案,\"布莱德果断道,\"简化系统,减少可能的故障点。火箭设计转向更成熟的技术,哪怕牺牲一些性能。关键是确保首次发射成功。\"
\"第一枚卫星可能只能工作几天,甚至几小时,\"卫星系统主管威尔逊警告道。
布莱德微微一笑:\"只要它能发出信号,让全世界听到,哪怕只有一分钟,我们的目标就达到了。\"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日期:\"7月15日,这是我们的发射窗口。诸位,历史将记住这一天——星条国征服太空的日子!\"
……
会议持续了整整四个小时,军部和科学院的专家们围绕李明远的三大科技方案展开了激烈讨论。
争论声此起彼伏,质疑与支持交织在一起,但随着李明远一一解答各种技术疑问,反对的声音逐渐减少。
\"我认为可以先从芯片生产线开始,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何院长建议道,
\"卫星计划可以慢慢来,毕竟这个太超前了。?o>鸿¢D÷特:¨,小(说/网@?¤ !追°?;最__t新:¥|章=?节[\"
张部长点点头:\"李总工的设想确实令人振奋,但我们必须考虑资源分配问题。龙国刚刚经历战争,百废待兴,如何平衡民生和这些高科技项目,是个难题。\"
李明远静静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他明白这些顾虑的合理性,但也知道龙国面临的真正威胁——星条国的\"时钟回拨\"计划。
如果不能尽快实现技术领先,历史可能再次改变。
就在讨论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时,李明远突然举手示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讨论这三大高科技项目之前,我想提出一个可能更紧迫、更实际的建议。\"
会议室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我认为,龙国应该立即启动大规模钢铁出口计划。\"
这句话像一颗炸弹,在会议室内爆炸开来。
与会者面面相觑,表情从困惑到惊讶,再到难以置信。·白.:?马{&书\??院1?. (^追′最;]新章|节%
\"出口钢铁?\"军部代表皱起眉头,\"李总工,我们自己的基建和军工都急需钢材,怎么还谈出口?\"
外贸部的王司长摇摇头:\"现在国际形势紧张,各国都在重整军备,钢铁属于战略物资,哪有国家愿意大规模出口?\"
\"更何况,\"何院长也提出质疑,\"我们的钢铁产量有限,质量也不如星条国和北极熊国,拿什么去国际市场竞争?\"
李明远不慌不忙,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新的图纸,示意助手分发给各位与会者。
\"请看这个,\"他指着图纸说,\"这是我们的''顶底复吹转炉''生产工艺,配合新型连铸技术和氧气顶吹技术,可以将钢铁生产效率提高至少300%,同时大幅降低能耗,提升钢材质量。\"
\"按照这个工艺,理论上每座转炉年产能可达30万吨,是目前最先进平炉的五倍!\"
\"而且建设成本更低,占地面积更小。如果我们在一年内建成30座这样的转炉,年产量可以达到900万吨,三年内建成100座,那就是3000万吨。\"
\"3000万吨?\"几乎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气。
这个数字简直是天文数字,相当于当时世界钢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工业部代表陈司长第一个反应过来:
\"就算技术可行,我们哪来这么多资源建这么多钢厂?煤炭、铁矿石、技术人员...样样都是问题。\"
李明远早有准备:\"恰恰相反,现在是龙国发展钢铁工业的最佳时机。首先,星条国赔款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资金;其次,停战协议规定星条国要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向我们提供原材料,包括煤炭和铁矿石;第三,技术方面,我们有足够的工程师,只需要培训提升;第四,国际市场现在急需重建,钢材需求量巨大。\"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迅速画出几条曲线和数字:
\"根据我的测算,全球钢材市场每年约需5000万吨,目前供应约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