膛怎么办?
""先做小型试验炮,验证材料强度和膛压承受能力。"李明远胸有成竹,"我已经设计了缩小版测试方案,用60毫米口径验证原理,成功后再上125毫米。"装甲结构组则面临着如何在有限重量下最大化防护力的挑战。特别是李明远设计的倾斜装甲和简易复合层结构,需要全新的焊接和组装工艺。"常规焊接根本撑不住这种厚度的装甲板。"组长老张摸着图纸上标注的数据,愁眉苦脸,"而且这种'钢-橡胶-钢'的复合结构,连接方式太特殊了。"李明远拍拍老张的肩膀:"焊接问题我早想到了,这是一种新型电弧焊接法,能增强焊点强度。至于复合层,我已经设计了专用连接螺栓和压力分布框架。"日子一天天过去,整个工厂日夜不停运转。李明远几乎不眠不休,哪个组遇到难题,他就往哪扑。有时候半夜三更,工人们还能看见他在试验台前调试设备,双眼通红但精神亢奋。一个月后,第一个技术突破传来——60毫米试验炮成功发射了简易版尾翼稳定弹,穿透了等效100毫米的装甲靶。"成了!材料配方可行!"李明远兴奋地一拳砸在工作台上,"立即扩大到125毫米口径的试制!"就在技术团队全力冲刺的同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从前线传来。李云龙匆匆赶到工厂,脸色凝重:"李工,不妙啊!敌国佬好像嗅到了什么,正在大规模集结装甲部队,情报显示有超过300辆m48坦克正向前线开进。"李明远眉头紧锁:"预计多久能抵达前线?""最快一个月。"李云龙抽了口烟,"你那坦克什么时候能出来?""第一台样机至少还需要两个月。"李明远算了算日程,"即使日夜赶工也很难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