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一封耗费方荀所有心血的奏折递了上去。本文搜:零点看书 0diankanshu.com 免费阅读
奏折中,方荀明确指出目前朝堂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宗室、人才、财务、军需,文字锐利,利与弊都讲得清清楚楚,还引经据典来证明所言非虚。
可惜这封奏折并没有引起皇上的重视,相反,还被一些有心之人注意到。
在那之后,方荀被人算计,外放到一个偏远地方做县令。
离开权力中心的方荀抱着怀才不遇的低落心情,来到了这个异常偏僻贫穷的小县城,很快就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在翰林院的三年,方荀并非一无所获,翰林院所收录的典籍、名录,他读了大半,不拘泥于圣贤书,农桑、工业方面的书籍都有涉猎。
方荀脑子里的理论知识够够的,缺的只是一个落实在现实的机会。
他重视农桑,会亲自到农田里去和当地的百姓们一起春耕,会虚心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农,结合经验和理论,努力研究怎么才能让地里的收成更多。
他重视教育,会经常去县学里面转悠,为学子们答疑解惑。
他重视衙门,原本县衙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官兵,也重新操练起来,还带着去剿了一个附近打劫过路人的山匪窝。
等等的还有很多,经过方荀坚持不懈的努力,贫穷的小县城慢慢好了起来,百姓麻木的脸上开始绽放出笑容,衣服上的补丁也慢慢变少了。
事业成功的方荀也迎来了感情上的春天,当年那位秦知府如今还是知府,正好是方荀的上司,他认为以方荀的才华早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于是把女儿许配给了方荀。
秦小姐闺名明月,生的温婉秀丽,性子也是知书达理,两人成亲后,夫妻和睦,举案齐眉。
三年后,方荀因政绩出色,被调往另一个繁华的小县城,还是县令,再就是知府,再后来有京城的老丈人帮忙,三十而立的方荀终于回到了京城。
官职是御史。
方荀回来的时机很巧,当年年纪还小的皇子们纷纷长成,太子之位迟迟没有定下,立储之事迫在眉睫。
党派之争重演,为官的都想要争一份从龙之功,朝堂上一位大臣公然奏请皇上立储。
“储君之位悬而未决,恐引起江山不稳,危及社稷,微臣恳请陛下早日立储,定下太子之位,让天下人心安啊。”
坐在龙椅上的皇上心里不悦,面上淡淡,一言未发。
方荀意识到机会来了,从文官队伍里出列,先向上面的皇上行礼,再道,“李大人不关心百姓们能不能吃的上饱饭,过得好不好,只一味逼着陛下立储,是不是有负身上的这身官袍?”
这话说的诛心,那位李大人脸涨得通红,羞恼地瞪着方荀,皇上却是龙颜大悦,大笑了起来,亲切地说。
“我还记得你,当年朕钦点的探花郎,是叫方荀是吧?”
“陛下记性真好,时隔多年,竟还记得微臣。”
皇上满意的摸摸胡须,看向方荀的眼神更多了几分欣赏。
在那之后,方荀果然获得皇上信重,被频频召见,本就才华不俗,又有在底层历练近十年打下的底子,在朝堂上大放光彩,平步青云,不出五年,便坐上了正三品户部侍郎之位。
就算偶有政敌使绊子,方荀也能不动声色的化解,并回馈给对方更大的惊喜。
或许惊吓会更贴切一点。
方荀当然知道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可早在年纪轻轻时就见识过党派斗争有多么激烈的他,并不打算掺和进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储位之争,也从不觉得太子之位会在他们两人之中定下。
皇上身体康健,还能活好些年呢,大皇子和二皇子年纪不占优势,说不定现在斗得你死我活,后面反被年纪小的弟弟给捡了便宜。
方荀给自己的定位是只忠于皇上的忠臣,其他的一概不理。
-
沉浸在角色里的路安时收工的时候,忽然发现好多工作人员都有意无意地朝自己这边看,被他发现了,就连忙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一样,忙着手上的活。
路安时茫然地看向小白,小白立马意会,举了举手机,做了个口型。
乔夏。
回到酒店,路安时点开手机上网,还没去搜乔夏的名字,主页推送的帖子就映入了眼帘。
#柳怡乔夏
好一会儿过去,路安时才终于理清楚网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说起来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柳怡主演的古装剧最近在平台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