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 第106章 大宁风云:朝议阴影下的抉择

第106章 大宁风云:朝议阴影下的抉择

:“王爷,此事不可草率答应。大宁粮草调配本就紧张,军队与百姓都需粮食。若开了先例,其他部落效仿,大宁难以招架。朝廷对藩王管控严苛,私自处置粮草,会被视为僭越,王爷恐有大麻烦。”晏昭性格机敏,紧接着分析:“王爷,拒绝也非上策。福余卫与大宁相邻,直接回绝,他们会觉得王爷不给情面,可能勾结其他部落滋事,扰乱大宁安宁。日后若有战事,更别提指望他们相助。”

朱权沉思片刻,对脱鲁忽察儿说道:“脱鲁忽察儿首领,大宁与福余卫多年交好,此事本王记下了。?s/s¨x¢i~a,o^s/h·u!o\._c′o~m¢只是粮草调配需与幕僚商议,还得等朝廷指示,之后再答复。若能相助,也盼福余卫在大宁有需之时,能伸出援手。”脱鲁忽察儿听了,连忙道谢,表示福余卫定不会忘大宁的恩情。

朱权送走脱鲁忽察儿后,回到书房。在京城,朱元璋处理完朝政事务,回到寝宫,身体虽有疲惫之色,但精神尚可。他再次思索起藩王之事,深知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处理。近日朝堂上对藩王的讨论,不过是他在为朱允炆铺路时的初步试探,还远未到真正决策之时。

此时,朱权在大宁王府中,继续与顾爻、晏昭等幕僚商议应对之策。“如今京城对藩王议论渐起,福余卫又来求购草料,虽大宁物资暂无紧迫之忧,但未来走向不明,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才最为妥当?”朱权看着众人,神色凝重地问道。

顾爻神色沉稳:“王爷,福余卫之事,可先缓一缓答复。派人去周边郡县了解行情,与他们协商物资储备。同时告知福余卫,大宁会考虑,但需等朝廷指示,既不得罪他们,也为自己争取周旋时间。”

晏昭补充道:“王爷,与朝廷沟通至关重要。上一道奏疏,以边境贸易和物资储备为由,隐晦提及福余卫请求,试探朝廷态度,表明忠心。如今朝廷对藩王猜忌多,行事稍有差池,便会授人以柄。”

朱权脸色凝重,深知大宁危如累卵,每一步决策都关乎生死,必须慎之又慎。

寒风如刀,割破夜的寂静,吹得大宁王府书房的窗棂嘎吱作响。朱权坐在书房,案头那微弱的烛光在狂风中摇曳不定,将他的身影扭曲地映在斑驳的墙壁上。他眉头紧锁,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与这呼啸的寒风抗衡,又似在思索着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为大宁寻得生机。

王府典簿苏致和匆匆走进,神色凝重,双手递上一份邸报,大声说:“王爷,刚收到邸报,朝廷近日朝堂议事频繁,藩王戍边与地方治理之事屡屡被提及!”朱权伸手接过邸报,目光如电般扫过,原本就紧锁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团,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密切留意后续邸报,若有与大宁相关消息,即刻来报!”朱权提高音量,声音在风声中依然坚定有力。苏致和领命退下,关门时,那股寒风再次趁机而入,吹得案上的纸张沙沙作响。

与此同时,京城的皇宫内,奉天殿中灯火通明。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袍,端坐在巍峨的龙椅之上,虽身形不复往昔那般魁梧,但眼神依旧锐利如鹰,不怒自威。皇太孙朱允炆身着青色长袍,头戴束发冠,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朱元璋的左后侧,神色间满是恭谨。

黄子澄与齐泰并肩而立,神色凝重。

朱元璋微微叹了口气,声音低沉却在空旷的大殿内清晰回荡:“允炆啊,朕这一生南征北战,打下这大明江山,如今朕身体渐不如前,对这江山社稷和你的将来,难免多有忧虑。藩王们手握重兵,虽为朕的骨肉至亲,但日后恐成你执政的隐患。”

朱允炆向前一步,拱手作揖,动作沉稳,随后俯身跪地,声音清朗且坚定:“皇祖父,孙儿明白您的担忧。只是藩王们多年戍守边疆,也为大明立下不少功劳,若骤然采取行动,恐会引起动荡。”朱元璋微微点头,示意他起身。

朱元璋看向黄子澄和齐泰,目光如炬:“二位爱卿,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对藩王之事,可有想法?”

黄子澄性格直爽,抢先上前,拱手行礼,声如洪钟:“陛下,藩王势大,不可不防,应先监视,再寻机除患!”

齐泰则为人谨慎,他不紧不慢地出列,同样恭敬行礼后,语气平和却暗藏深意:“陛下,黄大人所言在理。宁王朱权就藩大宁,手握重兵,麾下朵颜三卫骑兵更是骁勇善战。虽说目前尚无任何不轨之举,但不得不防。不过,宁王在大宁多年,治理有方,贸然行动恐会引起连锁反应,还需从长计议。”

朱元璋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宁王朱权,朕是知道的,他在大宁治理有方,戍边也尽心尽力。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伤了皇室血脉间的和气。”

京城皇宫内的君臣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