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相关事宜:“如今朝廷大力推崇儒家文化,科举取士更是选拔人才的关键。我们大宁要想长远发展,也得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我打算修建一座书院,聘请饱学之士讲学,培养人才,为大宁的科举之路打下基础,你觉得如何?”朱权深知,儒家文化是朝廷正统思想,大宁作为边境要地,传播儒家文化、培养科举人才有助于加强民众对朝廷的认同,提升大宁的影响力。
周怀瑾面露喜色:“王爷此计甚妙。修建书院能弘扬儒家文化,培养人才,提升大宁文化氛围。只是资金和人力需求大,需慎重考虑。而且,教学内容和师资选择要符合朝廷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要求,着重培养学子应对科举的能力。”
朱权微微点头:“资金方面,从王府库银拨一部分,同时向朝廷申请资助,但申请流程和用途说明必须清晰合规,符合朝廷对藩王财政申请的规定。人力方面,你挑选可靠工匠和监工,确保修建质量。教学以四书五经等正统儒家经典为主,培养学生忠君爱国思想和道德修养,师资要选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品德高尚且对科举有研究的学者。另外,本王打算资助本地有潜力的学子参加科举,你去挑选合适人选。”
周怀瑾领命而去,朱权开始思考书院选址和师资问题。他明白,书院建设不仅是文化工程,更是政治工程,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为大宁培养出优秀的科举人才,输送到朝廷,提升大宁在朝堂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开始忙碌的一天。秋收刚结束,大宁丰收,王妃叫来王府食官长吴廪丰、食官丞陈馔熙和王府总管常晏,商议粮食事宜。
吴廪丰欣喜汇报:“王妃,今年秋收大获丰收,百姓往集市运售粮食很多,粮商大量收购,这几天粮食价格降了不少。”
王妃微微点头,看向常晏:“常总管,丰收是好事,但要未雨绸缪。王府仓储要加大力度,你们严格把控粮食质量,分类储存。仓库防潮、防虫、防火措施要加强,这是大宁安稳的根基,也是应对灾年和边境军事需求的关键。\齐^盛/小~说¨网` ^更!新~最^快?而且,粮食采购和储存账目要清晰,符合朝廷对王府经济活动的监管要求。”
常晏连忙应道:“王妃放心,我们全力办好,账目也会严格记录。”
解决粮食仓储问题后,王妃关注到秋收后的商业情况。宝钞贬值严重,市场交易混乱。王妃叫来懂商业的幕僚,共同探讨对策。
一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王妃,宝钞贬值太厉害,布商拒收,只肯用粮食、牲畜换布匹,小商贩也提高宝钞定价,市场一片混乱,长此以往,大宁商业怕是要陷入困境。百姓对宝钞失去信任,很多交易被迫中断,以往依赖宝钞结算的大商户纷纷收缩业务,小商贩更是艰难维持,整个商业体系面临崩溃。王府虽想稳定货币秩序,但朝廷对地方金融管控严格,限制了我们的手段。”
王妃秀眉微蹙,沉思片刻后说道:“这样下去不行。你们去和商贾沟通,寻找折中的办法。实在不行,王府出面在一定范围内稳定物价,以实物交易为基础,保证市场运转。但与商贾沟通和稳定物价时,要注意遵循朝廷商业政策,不可擅自干预市场秩序。”
处理完商业难题,王妃着眼大宁手工业发展。丰收的农产品为手工业提供契机,她请来当地有名的手工业者代表商议扶持之事。
王妃和蔼地说:“如今秋收丰收,原材料充足,正是你们扩大生产的好时候。王府提供场地,从商路合作经费中拨款扶持,但接受扶持要遵守朝廷工商政策,按时纳税,保证产品质量。”
一位酒坊老板激动地说:“王妃如此支持,我们一定加把劲,多酿好酒,为大宁发展出力,也会遵守朝廷政策。”
解决秋收后的重要事务,王妃想起中秋节快到了,叫来桃夭和殷念筹备王府庆典。
“桃夭,殷念,中秋佳节快到了,把王府布置一番,多挂灯笼,摆上鲜花,营造节日氛围,但布置要遵循朝廷礼仪规范,不可僭越。对了,此次晚宴和庆典,官员往来的服饰礼仪也不可出错,你们提前做好安排和提醒。”王妃微笑着吩咐。
桃夭兴奋应道:“王妃放心,我们一定布置得热热闹闹,也会注意礼仪。我这就去查阅典籍,确认官员朝见王爷和参与晚宴的礼仪流程,保证不出差错。”
接着,王妃叫来典膳钱坤:“钱师傅,中秋晚宴要好好准备,有大宁特色美食和传统月饼,让大家开心过节。但食材采购和菜品安排要符合节俭原则,不可奢华,遵循朝廷倡导的风气。”
钱坤自信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