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籍管理上给大家行些方便,放宽些经营时段,让大家能多些生机。大宁作为农牧交错之地,农牧业税收本就有其特殊之处,本王也会向朝廷着重说明,争取合理调整。”他不仅表明了对商户困境的理解,还清晰阐述了后续的解决思路,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商户的心坎上。
马福和赵富对视一眼,眼中仍有疑虑。朱权见状,又诚恳地说道:“本王向你们保证,一定会为你们争取合理的税收政策。在这期间,还望你们能够配合,莫要再煽动抗税之事。若有任何困难,可随时来王府告知。我已命人着手调查里甲赋役不均之事,定会给大家一个公道。”这番话既安抚了商户情绪,又巧妙地提及正在解决的关键问题,展现出他对局势的全面把控。
两人听朱权言辞恳切,态度也有所缓和。马福说道:“既然王爷如此说,我们就再信王爷一次。只是还望王爷能尽快解决,我们实在是撑不了太久了。”
朱权说道:“放心,本王定不会让你们失望。”送走马福和赵富后,朱权立刻叫来王府长史周怀瑾。
周怀瑾匆匆进来。周怀瑾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入仕后凭借出色的政务处理能力得到朱权赏识 ,负责协助朱权处理王府各项事务。朱权对他说道:“此次税收争议和里甲制度执行问题紧密相连,你即刻去收集各里甲详细的赋役记录,暗中调查那些与大户勾结的里长、甲首,收集确凿证据。我要在整顿里甲制度时,做到有理有据,一击即中。调查时,务必谨慎行事,不要打草惊蛇,以免引发新的混乱。”周怀瑾领命而去。朱权心想,整顿里甲不仅能解决眼前税乱,还能为大宁长远稳定打下基础,这一步棋至关重要,必须走得精准。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也在为王府的一些事务忙碌着。!零¢点`看_书¢ *免`费^阅′读¨她得知王府的丫鬟们近日因为工作安排的问题有些怨言,便将负责管理丫鬟的嬷嬷殷念和贴身丫鬟桃夭叫到了房中,还特意传唤了负责内务管理的女官宋嬷嬷。
“殷嬷嬷,桃夭,宋嬷嬷,我听说丫鬟们对近日的工作安排有些不满,这是怎么回事?”王妃张氏轻声问道。
殷念微微皱眉,说道:“王妃,是这样的。最近王府事务繁多,尤其是在接待朝贡队伍期间,人手有些紧张,所以对丫鬟们的工作安排做了些调整。有些丫鬟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增加了,而待遇却没有相应提高,所以有些怨言。虽说咱王府向来遵循规制,可这临时变动,到底还是让大家辛苦了。”
桃夭也点头说道:“是啊,王妃。大家虽然都尽心尽力地做事,但心里难免有些委屈。”
王妃张氏思考片刻,说道:“我明白大家的辛苦。咱王府有规制,可也不能让大家寒心。宋嬷嬷,依着府里规矩,这段时间丫鬟们的额外辛劳该如何犒赏,你最清楚,和殷嬷嬷合计合计。殷嬷嬷,你去统计一下这段时间表现出色的丫鬟,给予她们一些额外的赏赐,比如布料、首饰之类的。同时,重新调整一下工作安排,和管事儿的太监、女官们都商量着来,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让大家的工作量均衡一些。”她的安排既遵循王府规制,又充分考虑到丫鬟们的感受,妥善地解决了问题。
宋嬷嬷欠身行礼道:“王妃放心,按府里旧例,有大差事时,表现好的丫鬟该有额外月钱和赏赐,奴婢这就和殷嬷嬷安排。”
殷念应道:“是,王妃,奴婢这就去办。”
王妃张氏又说道:“还有,平日里你们也要多关心一下丫鬟们的生活。大家在王府里都是一家人,要相互照顾。咱们行事,也得依着程朱理学的道理,存天理,讲和睦。”
桃夭笑着说道:“王妃放心,奴婢们一定会做好的。”
处理完丫鬟的事情后,王妃张氏又想起了边境守军的物资筹备情况。她叫来王府总管常晏,以及负责采买调度的太监刘公公,询问道:“常总管,刘公公,之前让你们筹备的边境守军物资,准备得如何了?”
常晏恭敬地回道:“王妃,物资已经基本筹备齐全,包括粮草、衣物、药品等。只是在运输方面,还需要做一些安排。”
刘公公也上前说道:“王妃,采买时可费了些周折,如今物价波动大,尤其是药材,费了好大劲才凑齐。运输的车辆和人手也在安排,只是这路途遥远,还得考虑安全问题。”
王妃张氏说道:“运输之事不可马虎,一定要确保物资能够安全、及时地送到边境守军手中。刘公公,你经验丰富,运输路线和护卫安排你多费心。常总管,你从旁协助,调配好各方人手。咱行事得节俭,可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