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 第9章 赋税风云起,大宁谋生机

第9章 赋税风云起,大宁谋生机

切不可让朝廷察觉我们在打探消息。如今蓝玉案余波未平,朝廷内人人自危,稍有不慎,我们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我们为了大宁,哪怕前路荆棘密布,也绝不能退缩。”

林公领命而去。朱权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心中虽依旧忐忑不安,但眼神中却多了几分坚毅。他深知,这只是应对朝廷赋税调整的第一步,后续还有诸多艰难险阻等待着他,但他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京城,一场关乎大宁命运的朝会正在奉天殿举行。**朱元璋高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之上,目光冷峻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此时正值洪武二十六年,历经多年的南征北战与治国理政,朱元璋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眼神中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决绝。蓝玉案后,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官员们行事愈发小心翼翼,生怕触怒龙颜被牵连其中,整个朝廷的权力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一些原本依附蓝玉的势力被清洗,新的权力格局正在形成,而朱元璋也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朝堂的掌控。

“诸位爱卿,如今国家初定,边疆虽安,但各项开支仍十分庞大。朕思来想去,决定对藩王封地的赋税政策进行调整,以充实国库。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朱元璋的声音低沉却有力,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其中隐隐带着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考量。他深知,藩王势力若不加以制衡,日后恐成大患,而赋税调整不仅能充实国库,还能借此试探藩王的态度,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但他也并非不关心民生,只是在权衡利弊后,认为此举利大于弊。

户部尚书赵勉,神色凝重,趋前一步:“陛下圣明。藩王封地近年来发展迅速,适当增加赋税,既能充实国库,也能让藩王们明白,他们的富贵皆源于朝廷。只是,此事还需谨慎行事,以免引起藩王们的不满。蓝玉案才过,藩王们本就人心惶惶,赋税调整一事,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赵勉自蓝玉案后,行事愈发谨慎,深知朝廷局势复杂,此次赋税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提出建议时,既考虑到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求,又担忧藩王的反弹,他背后代表着一批务实派官员,期望在稳定政局的前提下推动改革,同时也害怕因改革引发新的动荡而被波及。

“哼,朕的旨意,他们敢不满?”朱元璋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威严,“朕对藩王已是格外宽厚,如今不过是让他们尽些本分。若有人敢违抗,朕绝不姑息!蓝玉的下场,便是他们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借蓝玉案树立权威,对藩王势力的警惕从未减少,此次赋税调整,也是他进一步削弱藩王潜在威胁、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

礼部尚书刘仲质,一脸忧虑,拱手进言:“陛下,臣以为,赋税调整一事,可先在部分藩王封地试点,观察效果后再全面推行。这样既能避免引起太大的动荡,也能根据试点情况对政策进行优化。当前朝廷局势不稳,官员们还未从蓝玉案的阴影中走出,平稳过渡才是上策。”刘仲质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秉持以和为贵、循序渐进的理政理念,在朝中,他的观点常体现着那些重视稳定与秩序的官员立场,蓝玉案后,他更明白稳定朝堂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平稳过渡的方式实现朝廷政策的调整,避免因操之过急引发混乱,危及自身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和利益。

吏部尚书李邦彦此时也站出来说道:“陛下,赋税调整关乎民生与藩王稳定,在推行时,不妨考虑各地实情。大宁地处北疆,战略位置关键,但其经济依赖军屯与边境贸易,赋税过重,恐影响边防稳固。臣听闻,大宁去年因旱灾,粮食产量已然减少,若赋税大幅增加,百姓怕是难以承受,届时不仅民生艰难,边防士兵的补给也会受到影响,还望陛下斟酌。”李邦彦在朝中主管官员任免,对各地情况较为了解,他此番发言,既考虑到大宁的实际情况,也担忧赋税过重引发的连锁反应会影响朝廷对边疆的掌控,同时也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对国家全局的把控能力,提升在朝堂中的话语权。

刑部尚书周新也上前一步,忧心忡忡地说:“陛下,赋税调整若引发藩王不满,他们暗中串联,后果不堪设想。蓝玉案才过,朝廷根基未稳,此时更应谨慎行事。臣建议,在试点前,可先派遣密探前往各藩王封地,探清他们的态度和动向,再做定夺。”周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以善于断案和洞察局势着称,他的担忧代表了一部分对朝廷局势有着深刻认识的官员的想法。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沉思:“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大宁与齐王封地情况特殊,确实需要慎重考虑。但国库空虚,赋税调整又迫在眉睫。朕意,先派密探前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